紀錄片說故事-- 文創生活學 追求公義 賀照緹犀利而溫柔

郭士榛 |2013.04.22
1959觀看次
字級
紀綠片導演賀照緹(左)在印度拍片。圖/榖得電影提供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文字、影像都是說故事的工具,文字描述故事,影像記錄真實人生。紀錄片導演賀照緹做過記者、編輯,最後選擇「影像」,以拍攝邊緣化人物為題材,將他們的心境淋漓盡致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賀照緹近期推出新作《台灣黑狗兄》,她多年以邊緣非主流議題為拍攝對象,包括全球化衝擊及當代文化混血等。她關注全球化脈絡下,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差異,顯現世界的不公平,她說:「探討不公平、不公義是很重要的事,若世界沒有公平、公義,人們會不知生存的價值。」

重視邊緣人

賀照緹說:「紀綠片可說是重要的精神食糧,可豐富國人對世界的視野,一個國家重視紀錄片,凸顯對知識的寬闊視野。」賀照緹以敏銳的觀察力,透過鏡頭一窺光鮮亮麗產業背後的真實故事,引導觀眾思考全球化、勞工權益、動物人道待遇等議題。

《只要我長大》是賀照緹年底將完成的新片,說十五和十八歲少女成長的故事、及共同面臨的困境,是台灣第一部獲「日舞影展協會」補助獎的紀錄片。

《我愛高跟鞋》從時尚之都紐約開始,賀照緹追蹤直擊名牌高跟鞋的產製過程,從中國大陸和俄羅斯邊境,一路拍到紐約曼哈頓;從屠宰場到時尚奢華的大都會,美麗高跟鞋背後有極殘酷的故事。

拍片促省思

拍攝紀錄片十多部,《我愛高跟鞋》給賀照緹的衝擊最大,她省思到未來除了犀利的視角、犀利的提問外,必須懷抱溫柔的態度;強韌與脆弱一體兩面,正是紀錄片導演滋養心靈的沃土。

這次與《商業周刊》合作拍攝的《台灣黑狗兄》,是《商業周刊》首度推出的院線紀錄片,也是賀照緹拍攝紀錄片多年首度上院線的作品。面對上片壓力,賀照緹說她非常幸運,有一整個團隊支持。她希望電影市場健全、紀錄片導演靠票房可生存。

紀錄片也屬文創之一,賀照緹指出,紀綠片工作者非常辛苦,政府適當的補助很需要;台灣的補助單位,不論文化部、國藝會,應該有不一樣的思維,例如在常態性補助外,可增加合製的投資項目,這樣就不會影響常態補助的公平分配原則,不會有排擠效應,又可讓創作者多獲得製作資金。

盼幫助傳產

「黑狗兄」的一句:「自己就會拚,不用政府什麼幫助。」賀照緹認為,傳統產業多年被漠視,黑狗兄知道不會有人幫助他,對自己的技術有信心,才能站起來。賀照緹深覺,拍紀綠片者雖窮,物資不足,但有文化資本、文化產品優勢,可在文化領域占一片天空。

賀照緹拍攝《台灣黑狗兄》,記錄台灣織襪業在全球化大浪來襲、訂單大量縮減之下的艱辛處境,但從黑狗兄身上看到「希望的微光」。賀照緹說:「面對全球化衝擊,國人需認知,不只愛用國貨,更重要是消費在地產業,可使國內產業茁壯,減少對境外產業依賴。」賀照緹語重心長地說,想藉黑狗兄的故事,給台灣傳統產業業者希望。

由文字工作走向影像工作,賀照緹一路走來靠朋友協助,她說,紀錄片圈子工作者無私,願意無償提供機器,義務幫忙,也是她努力的動力。尤其前幾年成立的「紀錄片工會」,大家常一起討論分享,增加許多安全感。她表示,要做國際性紀錄片不能單打獨鬥,需要有團隊才可長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