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文化部昨天召開一年一度的全國文化機關(構)主管會報,提出「國民記憶庫」計畫,從人民的故事、歷史角度出發,透過錄音、錄影等形式,建立台灣人民訴說、分享及聆聽自己故事的管道和雲端資料庫,未來導演也可從中挑選題材拍攝,成為台灣故事島。計畫今年執行,第一年經費預算約四千萬元,將設置據點錄音站、網站。
文化部長龍應台指出,衡量一個國家文明,在於人民對於自己的非主流歷史了解多少。「國民記憶庫」目標是對庶民個人史的總整理,未來會招標委託辦理。
龍應台指出,民間競標團體要懂雲端的使用、懂得調動社會力量、知道如何和文史工作者結合,是一項全民運動,要培植義工、建立影音錄製站,激起民眾熱情。
行動列車將到各地巡迴,車上有錄音、錄影設備,讓民眾說自己的故事,文化部會把這些故事上傳到雲端,讓導演從這些故事裡面找題材,打造台灣故事島。
龍應台認為,如果這些故事可以說出來讓更多人了解,對於民心凝聚有很大的幫助。她希望國民記憶庫計畫在全國引起風潮,透過各地方文化局協助,由下而上進行。為防止口述故事中發生誣衊、錯誤資訊,文化部法規組正研究法律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