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擬在五月間舉辦的「台灣設計蔣」活動,鼓勵民眾設計以蔣公為題材的文創作品,並發揚家庭和樂的意義。此舉在立法院引發綠營抨擊,文化部長龍應台呼應,認為中正紀念堂做任何事情必須要有歷史縱深,而臨時喊卡。網友所有的創意發想,在文化部一聲令下嘎然終止。
這次中正紀念堂舉辦的「台灣設計蔣」活動,從網友設計的作品來看都極具巧思,例如「蔣公黑白拖」、「蔣公跳騎馬舞」,都很新穎、有時代感,更與商業結合,可說是創意十足;在網友眼中,蔣公的形象早已擺脫了過去威權時代的臉孔。可以看出,蔣公父子的形象多元,戲而不謔,民眾早已走出了威權時代的陰影。
以蔣公為主題的文創產品最早就是由蔣友柏製作的公仔開始,作品大受民眾歡迎,由蔣家後代來打破蔣公父子威權的形象。民進黨執政時期,公家機關、學校的蔣公銅像都被棄置,這是另一次的反智作為,最後為桃園縣政府收容,集中在慈湖的蔣公園區。經過政黨再輪替之後,民眾對於蔣家的功過已有定見,外在的文物已不再是爭議的話題。
中正紀念堂的這個活動卻在立法院遭到民進黨籍段宜康委員痛批,認為蔣介石害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的受難者家破人亡,這項活動「荒謬至極」。二二八事件年年討論,從民進黨執政加以平反之後,已經給予受難者補償而且也建了紀念館,馬英九上台後依然年年紀念並向受難者家屬道歉。
令人意外的是主事的文化部竟然把這項活動終結。龍應台說,文化部不能一邊設人權紀念館照顧政治受難者,另一隻手卻紀念蔣的偉大、家庭和樂。龍應台可能忘了,她過去的創作就是以文化打破政治威權的神話,她勇於挑戰政治結構,甚至要胡錦濤「請用文明來說服我」。中正紀念堂舉辦文創活動未必是對蔣公的歌功頌德,文化本來就是多元的,網友心中對蔣公並沒有褒貶的意味;是不是網友也要龍應台「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近年來,台灣的經濟遭遇瓶頸,但透過文創產業使得經濟轉型再出發,許多精美的文創產品出現後,在市場上重新放光。蔣公的文物和創意商品近年來也出產了不少,尤其在士林官邸、慈湖園區、中正紀念堂等觀光景點,深受大陸客的喜愛,創造了不少商機。
台灣已解嚴近三十年,經過兩度政黨輪替,「政治的歸政治,文化的歸文化」早已形成默契。這次段宜康的質詢和龍應台的回應都讓人有時光倒流之感,不論對蔣家兩代的統治心懷仇恨或是心懷感恩,那都是歷史的情懷,拿來做為政治鬥爭的工具都是不成熟的表現。在民眾早已走出戒嚴陰影的時刻,也請政治人物心態上解嚴,文化發展不能再受到政治的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