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 清明節詩畫疑案

文/古傲狂生 |2013.04.04
1673觀看次
字級

今天是一年一度清明節。

提起清明節,人們通常會想起跟它有關的一詩一畫。詩乃晚唐杜牧的〈清明〉,畫乃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親愛的讀者朋友,你知道嗎?這一詩一畫都疑點重重,堪稱清明節的文化「疑案」。

〈清明〉詩是一首絕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全詩清麗流暢,很像小杜的風格。不過許多學者對此存疑。為何?

杜牧的詩集保存相對比較完整,卻根本沒這首詩的蹤跡。據考證,此詩最早出現在南宋的〈千家詩〉裡,所以懷疑它很可能是後人偽作。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杜牧臨終前曾焚詩,〈清明〉沒出現詩集裡而在南宋才發現,並不奇怪,這樣的事例史上有不少;而且,北宋宋祁有〈錦纏道〉詞云:「問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裡人家有。」很明顯是化用〈清明〉。

此外,〈清明〉原詩題目作〈杏花村〉,可能原本就不是為清明節而作。唐人清明祭祖是帶著酒肉去的,且一定要當場吃掉,而詩人卻要詢問酒家,顯然有悖於唐人風俗,所以「清明時節」很可能是代指春天。

與〈清明〉詩案相比,〈清明上河圖〉案更撲朔迷離。人們望文生義,覺得此畫就是畫清明時節前後北宋開封汴河的街景。專家卻另有解讀,「清明」這個詞彙不單指節氣,還有頌辭之意,就是說歌頌政治清明;況且,張擇端曾供職宋徽宗期間的翰林圖畫院,畫上有宋徽宗題字和印章,很可能就是張擇端奉命為皇帝歌功頌德之作。

專家為了論證「頌辭說」,在〈清明上河圖〉上進行了「地毯式掃描」,結果還真找到許多疑點。譬如:畫中有農家籬笆上長滿茄子類植物;有孩童赤身嬉戲;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搧風狀,有遮陽狀;草帽、竹笠有多處出現;酒肆酒旗上寫著「新酒」;茶水攤招牌上寫著「口暑飲子」;有小販在賣西瓜;畫卷右首有馱負十簍木炭的驢子。如此看來,頌辭說的可能性非常大。

可是且慢,從金代到清代,收藏者中不乏大家名家,卻鮮有對此畫描繪是清明春景的質疑;而且宋徽宗題詩裡有「水在上河春」句,一個「春」字十分招搖。

這兩樁清明詩畫「疑案」至今還未有定論。親愛的讀者朋友,你們覺得誰說得較有道理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