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蕨類植物常用孢子撒播方式繁殖,其流程為收集孢子、撒播於乾淨平整介質表面、維持高相對濕度、移植小苗。
將孢子成熟的蕨葉剪下,置於信封袋中或平放於白紙上,幾天後就可收集到孢子。之後將孢子均勻撒播在消毒過且平整的介質表面,撒播密度太多或太少,皆不易形成兩性配子體,遂不容易受精形成幼孢子體。
維持高相對濕度,可使精細胞容易移動至雌配子體處受精,以形成幼孢子體。蕨類幼孢子體小苗極為脆弱,待其形成二至三片羽葉,再行移殖較容易存活。
蕨類孢子小,所帶養分也少,適時提供肥料,有助於配子體及幼孢子體形成。有些蕨類如波士頓腎蕨,則以走莖或分株繁殖。
蕨類孢子繁殖的流程
1收集孢子
將孢子囊已呈現黃色或黃褐色,但孢膜未開裂的孢子葉套上乾燥的紙袋,或採集至乾燥紙袋內,俟孢子成熟,便會自動落入紙袋中,紙袋上記錄採蕨類名稱、採集地、採集時間、採集者等,若不立即播種,可將孢子置於冰箱中乾貯。
2播種介質及容器
準備播種籃或盆缽,播種介質可使用壤土或無土介質,無土介質依泥炭苔:#2蛭石:#2真珠石=2:2:1加入,其深度只需盆缽深度的1/2或1/3即可。因孢子細小故介質需細碎均勻,壤土或泥炭苔在加入前須過篩。
3介質消毒
以底部吸水法將熱水注入底盤,或將熱水濾水過由介質上方注入,藉以消毒介質。
4水分提供
播種籃或盆缽以底盤吸水方式提供水分,或由介質上方以噴霧的方式給水,並保持盤中時時有水。
5播種
待消毒的介質冷涼後,將新鮮孢子均勻撒落於介質表面。
6覆蓋
使用透明玻璃板或保鮮膜加以覆蓋,此步驟可保持高相對濕度避免原葉體過於乾燥,且有利於精卵結合受精外,更可防止其他藻類或菌類進入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