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片的櫻花
年節期間,你是否也搭上櫻花熱呢?這幾年國人對櫻花的熱愛有增無減,四處無不種滿櫻花,本土原生的山櫻花占了多數,其他也有許多從日本來的嬌客,有些還能適應台灣夏熱冬暖的氣候,但總免不了一些水土不服的「旅人」。
櫻花樹種下後存活者努力生長,為每年春季帶來一陣美景和讚嘆,但總是有些不配合的,在成群紫嫣紅中,還在聽待春天的腳步聲,硬是晚了兩三個禮拜甚至更久才吐出花蕊,讓人不免有些遺憾:在台灣好像非得到武陵農場,人擠人賞那火雲般的成片佳人,不然只能就近看看東一簇、西一團的疏落景致。
其實,我們多多少少應該要為這不成片的櫻花景色感到慶幸;這背後可能代表那些賣山櫻花樹苗的人,是從播下一顆顆櫻花籽開始,含莘茹苦拉拔樹苗長大,而這恰好為台灣的山櫻花,留下更為豐富的種原變化。
為什麼櫻花成片開?多半是因為這成片的櫻花樹林,是用插枝繁殖而來,每一株櫻花樹之間,就如孿生多胞胎一般,彼此間沒有差異,只要天冷滿足打破休眠的需求,就一同綻放。
野生的山櫻花樹有蜜蜂、綠繡眼為許多不同身分的櫻花樹牽線湊對,而這也正是何以在台北市裡,不太容易見到成片的櫻花樹一同綻放,因為櫻花樹苗需求量太大,而野生的山櫻花樹,每年總會落下許多種子,長出一株株小苗,與其插枝不如就「撿免錢的」,所以成排的山櫻花樹,夏天看起來一樣茂密,但到了隔年春天卻像玩大隊接力似的,前後綻放。
其實,一片火紅固然有它數大就是美的好,翠綠色新枝葉,配上鮮豔欲滴的花朵,也是不遑多讓的美麗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