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道衡(五四○~六○九年),隋朝詩人,出身官宦,自幼父母雙亡,但他聰明好學,有天才孤兒之譽。十三歲時讀《春秋左傳》,有鑑於子產在鄭為相,政績斐然,就寫了一篇〈國僑贊〉,不但詞藻華麗,而且見解獨到,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才學,讀者莫不嘖嘖稱奇,從此文名漸播,逐步成為隋代大詩人,和當時詩家盧思道齊名,後人公認他在隋代詩中的藝術成就最高。
當時,南北朝尚未一統,他的詩風,依然有濃厚的六朝遺緒,不過以他的縱橫才氣,實巳跳出浮華艷麗的氛圍,展現出一股清新剛健的氣息,讀他的詩,會有一種心嚮往之的快感。
看他的〈出塞詩〉:「塵沙塞下暗,風月隴頭寒;轉蓬隨馬足,飛霜落劍端。」聊聊四句,遒勁蒼涼,已道盡塞外情景,沙塵暴、漠北風,躍然紙上,而且對偶工整自然,誠非泛泛之作。
有一年他出使南朝,當時江南陳國文風頗盛,人才濟濟,適逢新春,薛道衡應邀當眾賦詩,題曰〈人日思歸〉,頭兩句他詠曰:「入春才七日,離家巳二年」,眾人暗自皺眉,嗤之曰:「是底言?誰謂此虜解作詩?」待他吟出「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這後兩句時,大家禁不住張開嘴口結舌,咸謂「名下固無虛士!」《隋唐嘉話》載有這段故事,因此,他的詩在當時已是南北傳誦,朝野知名。
薛道衡的詩句雅致、清新,且對仗巧妙,被譽為是隋詩中最有藝術涵養的詩人,我們看他另一首〈重酬楊僕射山亭詩〉中的句子:「空庭聊步月,閒坐獨臨風;臨風時太息,步月山泉惻」;「朝朝散霞彩,暮暮澄秋色;秋色遍皋蘭,霞彩落雲端」;「吹旌朔氣冷,照劍日光寒;光寒塞草平,氣冷咽笳聲。」詩中每一句都互相銜接,前句的後兩字成為後句的前兩字,嵌得天衣無縫,對得巧奪天工,真虧他想得出來。
在另一首〈山齋獨坐〉中有兩句名詩:「遙原樹若薺,遠水舟如葉。」意思是說看那遙遠原野上的樹就像薺菜一樣、船隻就像樹葉似的。用樹葉形容扁舟並不稀奇,用薺菜形容遠樹,倒是他的首創。
後代詩人,忍不住模仿採用,如戴暠:「今上關山望,長安樹如薺」;孟浩然:「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辛棄疾:「從今日日倚高樓,傷心煙樹如薺」;王漁洋:「層層遠樹浮若薺。」大概是古人常吃薺菜,對矮小的薺菜印象很深刻,如今薺菜已成野菜,一般人恐怕還不認得薺菜是什麼樣子哩。
薛道衡最有名的一首五言詩是〈昔昔鹽〉,這「昔昔」二字後人釋為「夕夕」,至於「鹽」字可作「艷」字解,不過,往昔樂曲的吟行曲引也叫鹽,《玄怪錄》載:「三娘工唱阿鵲鹽、又有突厥鹽、黃帝鹽、白鴿鹽、神雀鹽等等,唐詩:媚賴吳娘唱是鹽,更奏新聲刮骨鹽。」可見昔昔鹽的「鹽」字只是曲引。
薛道衡在這首〈昔昔鹽〉詩中描寫一個怨婦思念夫婿:「關山別蕩子,風月守空閨」的淒涼情景,中有「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兩句,被當時讀者譽為神出,傳誦遐邇,交加讚賞。宋代詩人戴復古在〈滕王閣次韻劉允叔〉詩中還抄襲了他的一整句:「當年傑閣棲龍子,今日空梁落燕泥。」
這位大詩人自負甚高,出言直率,被記仇妒才的隋煬帝所恨,藉故殺之,享年七十歲。隋煬帝殺他時,還語:「看你還會詠『空梁落燕泥』否?」可見當時他的詩句影響力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