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昨公布「二○一三年台灣校園關係霸凌現象調查報告」,被霸凌的學童下降五倍,但其中百分之九十四點八的受害者與關係霸凌有關,是「看不見的傷害」,六成旁觀者,未採取行動協助受害者。
被人排擠或嘲笑的學童,其中有百分之二十點九的感受是:「不如死了算了」,兒盟因此發起反歧視運動,並與教育部合作舉辦解決關係霸凌徵文,提醒師長重視。
兒盟研發處組長邱靖惠說,師長對關係霸凌存在很多迷思,如九成家長與孩子認為霸凌是暴力,但排擠不算;另外,八成親子認為受害者要勇敢,或受害者自己白目;一般認為霸凌者是男生,其實女生可能更嚴重,因為排擠是看不見的暴力。
四分之一的「霸凌受害者」家長,會要自己小孩以暴制暴,但以暴制暴結果更糟;令專家擔憂的是,「有八成家長沒有掌握孩子霸凌問題」。
據調查,學童被霸凌僅百分之十六點三,相較去年下降五倍,但發現有百分之七十七點二的人受過關係霸凌,因此不易被師長察覺。
學生代表表示,班上內向的女生,只因少說話、看起來不聰明就被排擠,有同學將情況告訴老師,老師也口頭勸導,但沒有改善,也有男生因家窮、成績不好被欺負,被撕作業、藏東西、被吐口水和辱打,可是霸凌者在老師面前很乖,開學後老師都沒發現。
被霸凌原因複雜,有「嫌身材或長相不好」、「看不順眼」、「成績不好」、「行為和一般人不同」、「窮」、「跟異性走很近而被忌妒」及「老師不喜歡他」等。除外貌會被攻擊,原民、外配和身障者也是欺辱對象。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任陳映雪表示,學生不會因關係霸凌就醫,除非很嚴重,但曾有國中生寫信示愛,慘遭公開,被群起排擠和嘲笑,經學校安排治療、輔導半年才釋懷。
反霸凌教案及關係霸凌的徵文比賽,可上官網(www.children.org.tw/archive/report_list/88)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