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過去升學至上導致獨尊智育,隨著十二年國教上路,「五育均衡發展」將成為王道,教育部鼓勵教師設計生動教案,幫學生適性學習。
高雄市五福國中閩南語教師王崇憲自編生活情境設計教案,讓學生從「聽、說、讀、寫」四大面向學閩南語;也有老師透過綜合活動領域課程,培養學生具備團隊合作與生活實踐能力。
王崇憲表示,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透過閩南語學習,有助學生認識本土文化。起初有學生因己閩南語「不輪轉」不好意思說出口,他利用唱閩南語歌、說相聲、自我介紹等方式,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勇敢說閩南語。
王崇憲還在帶領學生朗讀「閩南語現代詩」,感受本土語言的優美詞藻與發音,並設計教案製作「國語與閩南語」對照表,在課堂上講解常用的閩南語辭彙,逐步培養學生運用閩南語寫作;「多管齊下」授課方式,許多人能動筆寫出一篇篇文情並茂的閩南語短文。
也有老師透過綜合活動領域課程,培養學生具備團隊合作與生活實踐能力。台北市龍門國中綜合活動領域老師江海韻就與多位教師集思廣益自編教案,結合童軍、家政等課程幫助學生建立動手實作的生活技能,並設計「達人教學法」,由老師先教會一批學生成為升營火、烹調等各種達人,再讓學生當「小老師」教導其他同學,從中培養負責態度,也建立學習自信。
江海韻表示,希望透過綜合活動領域課程,建立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長張明文表示,今年訂定為「教師專業發展行動年」,除建立一套教師專業成長客製化線上系統,也規畫多項增能研習課程,他強調,無論語文、數學或綜合活動、藝術與人文領域,都同等重要,他希望透過各領域老師教學活化,讓學生都能適性學習,走出自己的路。
如何了解該讀高中職還是五專?
Q:對於正在求學階段的孩子,要如何了解自己是適合讀高中、高職還是五專?碰到升學問題時,可向哪些單位尋求協助?
A:教育部表示,有關升學或十二年國教的相關問題,都可請教班級導師、輔導室或教務處相關人員。學生亦可利用機會多認識當地社區高中、高職及五專的特色,透過在校各領域的學習情況、心理測驗、平日參加社團活動,了解自身性向與志趣在哪裡,藉此發掘在哪些方面具備優勢及興趣,再從中評估適合就讀高中職或五專。
教育部表示,不少國中近幾年積極規畫適合學生探索性向的適性輔導模式,以台北市南門國為例,七年級新生入學之後,校方會先了解他們的性向以及對人生未來的夢想與目標,升上八年級,就由老師帶著學生參觀附近社區高職,了解每一種職業類科的學習特色與技能培養,九年級之後,校方會為即將畢業的學生辦升學博覽會,幫助學生認識高中、高職、五專不同的學習歷程,藉由多元探索規畫未來的人生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