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親子生活禪】 小種子與園丁 華德福幼稚園(上)

文/皮爾斯夫人 |2013.03.01
6600觀看次
字級
學校像家一樣溫暖。圖/皮爾斯夫人

文與圖/皮爾斯夫人



前言:

近年掀起一股國外的教育風潮,從芬蘭教育、日本教育到今日的德國教育和猶太人教育等,究竟這些教育內涵和台灣教育有何不同?關注的層面又有何不同?旅居德國的皮爾斯夫人以現場第一手的觀察與採訪,特闢「德式親子生活禪」專欄,為我們描述報導德國教育的現況,三月分起,隔周五見報。



關於作者皮爾斯夫人

●曾任電視節目企畫製作、廣播節目主持人、卡通配音、旅遊雜誌記者、身心靈工作者、雜誌(報紙)駐德國特派記者。

●旅居德國,現職文字工作者、手創生活工作者、瑜伽老師、身體工作者。

●熱愛手創生活、自助旅行、攝影、舞蹈、畫畫、瑜伽、森林樂活野趣。



史丹納說,教育孩子「唯有愛與榜樣」,典範比言語表達對於具有模仿需求的兒童來說更有效,此刻當我有機會拜訪了位在Karlsruhe的華德福幼稚園,置身在教育的第一現場,才知道華德福的體驗教育是真的行得通。



當媽媽之後,小兒恩典帶給我的任務,就是開始邁入園丁行列,用心地希望給我的小種子一個好的教育方向,所以我書架上關於華德福的書,變成了夜深人靜的良友。還有,當媽媽之後,感覺自己的生命,透過孩子的誕生,開始進入一趟與過往生命經驗的反芻重整之旅。

人智學創立者史丹納(Rudolf Steiner)的書,細細研讀,每一回闔上書,心裡頭總有不同的觸動,更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但也冥冥感覺史丹納的教育心法:「先讓孩子們學會過生活,享受自然、觀察自然,那麼其他的都會隨之而來。」

對於我這個求知心很強的媽媽來說,光看華德福的書總覺得不過癮也不實際,連著幾天,我開始找了幾家華德福學校的資訊,也打了幾通連繫電話,一個月之後,美麗的德國五月夏天,終於接獲其中一家幼稚園打來,應允我可以前往拜訪的時間。

我到學校的時間剛好是小點心時間,我看孩子們一個個都乖乖排隊等著要洗手,和我碰面的Rickert老師跟我說,孩子們養成用餐點前排隊洗手,是因為看了老師做了洗手的動作;孩子們會在一早進教室前先將外套掛在教室外的衣櫃上,也是因為看到老師進教室前先將外套放到衣櫃上的舉動。

十一點到十二點之間是孩子們的花園遊戲時間,我走到一位資深的華德福老師身旁,想看看她帶孩子們做些什麼?我問她:「當一個老師到底需要些什麼法寶,來吸引住孩子的目光?」她說:「當一個大人安靜平和,全神貫注動手做一件事,對孩子來說,就非常具有吸引力,孩子被大人吸引,說穿了是感受到這個大人內在有一分特別的能量,老師像是一顆發亮的星星,有哪一個孩子不被發亮的星星給吸引呢?」

老師跟我聊天的同時,她身邊圍繞五、六個孩童,大夥雙手跟嘴巴都很忙,忙著要跟老師一塊做木工,更忙著大大小小的意見,對孩子來說,光看大人做怎麼會過癮,以模仿來學習,依樣畫葫蘆,甚至再大膽地注入自己的想像,那種可以與人共同參與一件事,完成後的成就感,不就進入了自我認同的第一步,同時感官知覺技能和肌肉活動也一塊成長。史丹納說,教育孩子「唯有愛與榜樣」,教育孩子「不用言語」,以身作則的行動,典範比言語表達對於具有模仿需求的兒童來說更有效,此刻當我有機會拜訪了位在Karlsruhe的華德福幼稚園,置身在教育的第一現場,才知道華德福的體驗教育是真的行得通。

(本專欄隔周五見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