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突破出版產業的困境

朱玉昌 |2013.02.24
1652觀看次
字級

紙本出版喧騰好久的電子化、數位化走勢,近日似乎有種撥雲見日,前路逐漸明朗的感覺,訊息電子化、文字數位化固然是一條發展趨勢,但並不意謂,一切雲端化之後就是必定的完美結局;大家不會否認一種真切性,人類之所以能主掌世界,就在於內省的心靈,所以,文明發展到一種極致之後,返璞歸真的思維便會重新燃起。

雲端閱讀 出版界惶恐

當重心過於偏移到雲端的清虛,忽略人類本性中對物質所能給予的撫慰與渴望,這種撫慰、渴望不可能是任何單一物質所能取代。相信,大家樂見的是,經過幾回淬鍊後還能繼續存在的菁華,並為大家接受和願意保存。

近年台灣出版業者眼見電子閱讀器旋風颳起,全球市場需求不斷爆增,憂心忡忡傳統出版在資訊科技重創下,恐將步入歷史。然而,這股風勢,卻在不到四年光景,厲風不再,呈現嚴重衰退,促使這波短期效應快速洗牌,趨勢先知們歸因於平板電腦的出現,但終究無損電子出版仍將威脅紙本出版的命運。

關於這點,出版業者應該放下杞人憂天的大石塊,只要接觸過科技產品的朋友,自然有其常識,無論平板電腦或者智慧手機,這些雲端工具並非只會傻傻地供給使用者閱讀文字,它的魅力主要來自給與使用者生活上的多功能方便性,除下載電子書閱讀外,連結網路找資料、道路導航、聽音樂、看影片、玩遊戲、買東西、線上溝通、聊天,功能強大到貼心地步,直接改變了人類生活規則,影響所及,豈止區區一個出版產業而已?

閱讀需求 心靈的需要

聽出版業朋友喊苦,不是一天兩天、三年五年的鮮事,若不經仔細思考,極易掉入肇因數位趨勢的陷阱,其實,紙本出版遭遇困頓和數位發展趨勢是兩碼事,數位化雖為困「因」之一,卻絕非是困「果」,業者應當深思的是,當人人都能書寫;人人可以成為作家的時代,閱讀供給遠大於需求;替代品充斥市場的時候,若消費者換成自己,自己會如何選擇呢?又假設不巧遇上了景氣循環弱的時間點,什麼才是自己的需求呢?

業者可曾記得,痞子蔡網路經典作品《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會因上百萬讀者已在網路中看完作品而不再珍藏其書本?《賈伯斯傳》因有了電子版本可供選擇而真正影響到實體銷售量?當台灣出版業者仍在坐困愁城時,此刻,卻有先進國家的紙本出版呈現正成長,答案應該不言而喻。

一個成熟開放的社會,人們心智是成熟的,雲端化要取代的,是被過分實體化的不必要資源浪費,並不代表從此不再需要實體,對於可以撫慰與解決渴望的滿足,將會持續被需要,因此,業者與其擔憂被淘汰,不如出版被需要的好作品,這樣才能真正免懼於接下來一波波的變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