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薩婆薩婆」,梵文sarva-sarva,咒意為「一切」;若與前句咒語「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結合,則可意解為「一切一切的大有情者」或「一切一切的大菩薩」。
題記「此是香積菩薩押五方鬼兵以為侍從不可思議」,可知與咒語的意義也就沒有直接關係,不過卻隱含了另一種詮釋意義。
特別是題記中將「薩婆薩婆」解釋為「押五方鬼兵」的「香積菩薩」,而且間接地成為版畫創作內容。所以我們在此處版畫的主體中可以看到有一菩薩和一鬼差,菩薩在版畫中寶衣飄然,髮冠中有寶瓶,雙手合十立於蓮台上;而菩薩左側則有一面目猙獰的鬼差持幡,立於菩薩後方。
版畫內容詮釋出「香積菩薩」和「鬼兵」的意象,雖然與咒語也無直接關係,不過這樣的表現卻豐富了信仰上的詮釋。就如清《大悲咒註像》的註言,「薩婆薩婆即菩薩隨應化身,現不思議相,示不生不滅身,度脫有緣眾生。」此處咒語「薩婆薩婆」則被詮釋為菩薩救度眾生,具有「不生不滅」的永恆性以及「不可思議相」。
另外,題記中所言的「香積菩薩」,依筆者之見應該是指《維摩詰所說經‧香積佛國品》裡的「香積如來」。根據經典中的記載,香積佛土位於上方世界過四十二恆河沙佛土,其名為「眾香國」,佛國土香氣普薰,以「香」說法,經言:「我土如來無文字說,但以其香,而諸菩薩自入律行,菩薩各各坐香樹下,其香皆薰,一切同等,悉得一切香德之定,堪任得定,菩薩一切行無所著。」
而「香積如來」在〈香積佛國品〉最經典的一段記載是維摩詰居士與文殊菩薩論辯後,香積如來為了讚嘆大乘妙法不可議,隨即從上方佛土中持眾香,盛滿香飯,悉飽眾會,令一切菩薩、聲聞、天、人,身安快樂。
經典中,佛國香飯法味普薰,暗夜,禪師的拄杖聲響起,禪師說,娑婆世界以音聲為佛事,香積世界以香飯為佛事,老僧這裡只有出入息內,供養承事過去現在未來塵沙諸佛。
夜半,行者為報佛恩,無一空過,無一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