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習俗很多,其中有幾樣是跟書畫家有關係:譬如過年時會貼春聯、貼年畫、貼一些吉祥的字「春」、「福」、「滿」、「大吉大利」、「招財進寶」等等。其中「春」、「福」還要貼倒的,表示春到、福到。
不過大家比較不知道的是:從前的畫家,在過年的時候都還會畫上一幅「歲朝清供圖」,作為新年開筆的第一幅畫作。而一般人家,在過年的時候,也會在廳堂上掛一幅「歲朝清供圖」,以增加新年的氣息,並討個吉利。
所謂「歲朝」,是「年的早晨」也就是新年的意思;「清供」也稱作「清玩」,是指所有可以增加室內或書齋情趣的裝飾擺設。擺設的內容可以是插花、水果、吉祥物或文房四寶、骨董、盆景;甚至連燈籠、鞭炮、茶壺、蔬果等等日常生活用品,也都可以入清供之列,雅俗共賞、別有情趣。
當然,過年時為增加過年的氣氛,桌案上的擺設就更被人們所重視,這些過年時的擺設就被稱為「歲朝清供」。
畫家將「歲朝清供」搬上畫面,稱之為「歲朝清供圖」。表現上有點類似西畫的「靜物畫」,內容無非反映過年氣氛的東西,如插在花瓶上的牡丹(代表富貴)、梅花(取其不畏寒冷)、松竹(長青)、橘子、佛手瓜(吉利清香),以及蒜頭、菖蒲(避邪驅瘟)等等,有時候甚至連鞭炮、紅包都畫進去了!
民末清初畫家吳昌碩幾乎每一年都會畫一幅「歲朝清供圖」,但是他絕不把牡丹花畫進去,而是畫瓶梅、水仙、蒲草、秀石等等。他認為自己並不富貴,所以與牡丹並不相稱。當然,這只是他謙遜的說法,其實他是在表現「富貴不移、貧賤不屈」的文人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