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加強癌症早期診斷及治療,微量蛋白質的分析量測應用非常重要,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教授周家復昨天發表不同於傳統方法的「奈米分子壩」研究成果,可快速聚焦放大蛋白質,已申請美國專利,台灣專利正進行中。
周家復表示,目前市場上,蛋白質的富集大多用表面修飾的微米磁珠,但對於極低濃度的蛋白質富集,則要花費很多時間,耗時傷財。
他說,這項計畫以絕緣材料(石英)製作奈米流道,並在其中嵌製三十奈米大小的隘口結構,作為聚焦電場的透鏡,可將外加電場放大約七萬倍,介電泳力(和電場平方成正比)增強五十億倍。
周家復表示,藉由奈米隘口聚焦的強電場和電場梯度,並利用分子壩的效應,可達到快速濃縮蛋白質的效果,可以在二十秒內濃縮蛋白質至少十萬倍,最快記錄較以往文獻報告方法快。
他指出,這項研究結果未來可應用包括生醫產業,生物綠能,化工產業等。如肝癌、攝護腺癌等癌症的早期診斷,或心肌梗塞因子肌鈣蛋白,流感標誌物等疾病的即時診斷,以及生物綠能類高效微型生化反應器等微量蛋白質的分析量測都可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