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不育蔚為風潮,「養兒防老」觀念又日益示微,各種「障礙」會陸續影響頂客老人,包括金融商品在內。金管會規定,客戶年齡加上衍生性金融產品年限,合計大於或等於七十,銀髮客戶必須簽署聲明書,表明自己「充分了解產品內容」方能購買;保險續保年齡上限、也頂多到七十五歲。
銀行指出,設立年齡購買上限,不是「歧視」年長者,是因為金融產品的確相當複雜,年紀大了,有時候事先反應不過來,或者明明銷售時銀行人員有講明,客戶事後卻忘記,也造成不少客訴糾紛。
除基金、連動債外,買保險,也有承保及續保年齡上限,視各公司及保單不同,一般壽險保單的承保年齡上限是六十五歲,而續保年齡上限是七十或七十五歲。
壽險業者說,保險是被保險人死亡,保險公司要付理賠金,當然希望當事人「健康、年輕」,風險才不會那麼高,年紀愈大,對壽險公司來,死亡風險愈高,因而必須用年齡限制排拒承保。
理財5個建議
1.加強人身、財產及責任三大風險管理,增加投保商業年金險與長期看護險。
2.調整每月生活支出,將退休年齡往後延,所得持續投入穩健又有效率的投資組合。
3.透過資產配置規避不需承擔的風險,符合穩定中兼顧資產增值的需求。
4.在有固定收入的階段,儲蓄與定期定額投資,保留部分緊急備用金以因應突發事件。
5.核心投資要以穩定報酬且可長期持有的資產為主;衛星投資可選擇風險與報酬較高的資產,並以定期定額投資來攤平進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