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問世的第一代頂克族即將邁入晚年,他們膝下無兒又無女,站在社會福利扶一把需求最前線,台灣已啟動的「以房養老」計畫無異來得正是時候,以特有的福利制度照顧到六十五歲以上、單身無繼承人的銀髮族。
敵不過歲月輪替,不婚無後的頂客族如今已垂垂老矣,年輕時不生孩子的決定可曾後悔?兒孫繞膝究竟是福氣還是負擔?劍聲幼稚園園長熊明月認為,每個人處境與想法不一而足,最近看到兒福聯盟向媒體發出「最後一次嘗試」,她已去電聯絡那對等了一年半還無人領養的雙胞胎:「以我自己來舉例,生了兩個兒子還不滿足,總覺得要有個女兒才是好,等領養的女兒長大成人,現在又想領養雙胞孫。」
她形容自己是育兒狂,親生的、領養的、在幼稚園教的……個個都當成寶貝,一生都樂與孩子為伍,「養育孩子並不是為了老年有靠,而是一種責任,一種天賦,我覺得自己天生就是育兒專家。」熊明月認為,台灣邁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現已達兩百五十八萬,銀髮經濟安全及福利備受先進國家重視,各式各樣的福利及照護措施都極具創意,她的九十歲老母天天都有社工人員陪著去據點共餐,隔壁阿公家舊屋需要整修,社福機構也派專人來瞭解,各方面都設想周到。「老齡化社會是全民都要面對的事實,台灣的政府竭力做規畫設計,民眾有感。孩子長大有自己的天地,老了,就靠政府福利政策也足夠。」
與兒女成群相對的,在台灣每五至六對夫妻中就有一對沒有孩子,被現任監察院長王建戲稱這一族群為「無子西瓜」,目前已組成一個福利基金會。王建總說,無子西瓜沒子女,看似輕鬆愉快,但不少人對晚年的到來感到憂慮,老了、病了,誰來照顧?老伴走了,自己一個人怎麼辦?自己走了,又誰來安葬呢?雖然有些儲蓄,也有退休金,但年邁或生病,已無能力處理自己的錢財,最後搞不好錢財被騙光,成為孤苦無助的人。「愈往負面的牛角尖鑽,愈恐懼不安,不能自拔。」
也因此,王建說服妻子賣房子捐款成立「無子西瓜基金會」,「無子西瓜年邁時能夠像有子女的人一樣,安度晚年,這需要集合無子女的人共同獻愛心,幫助社會上貧困弱勢的人。」他認為,任何事只要有愛心,總是有辦法設計出一套制度,讓人有平安,無子西瓜族群可以做利己的事,當然也可集合力量做利人的事,讓大家都活在快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