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景氣寒冬 遠方捎來年菜

李祖翔 |2013.01.19
1772觀看次
字級
送年菜溫暖獨居長輩的心。 圖/人安基金會、弘道基金會、世界和平會

景氣寒冬,社福團體明顯感受到了,但每年仍堅持為弱勢朋友募「年菜」。原來送年菜的愛心服務,不是「吃一頓好料」這麼單純,年菜本身的重要性,可從不同弱勢家庭的生活面貌看出端倪。

在紅十字會服務的對象中,有一戶隔代教養的家庭,家中經濟來源只有一位牙齒掉光的阿嬤,子女及老伴均過世,為了籌措喪葬費,欠了一堆債務,還要撫養兩名孫子。大孫子國中畢業後就到外地工作還債,但學歷限制讓他四處碰壁,小孫女還就讀國中,每個月會去批發店買特價品回家,儘管年紀不大,卻會先問阿嬤要什麼,剩的額度才買自己生活上必需品,例如衛生棉。

當社工與其他社福團體做家訪時,發現他們的住家如鬼屋,昏暗又骯髒。紅十字會的作法,是先為孫子培養一技之長,找工作會順利一些,再提供物資與代為申請全聯基金會的愛心福利卡,解決急難窘況,但這樣的家庭都不一定能獲得年菜的贈與。

幾乎陷入飢寒交迫

「不是每戶弱勢或者急難家庭,都有資格吃到社福團體送的年菜。」社工梁秋滿表示,年菜數量是有限的,只能給予無工作能力、家庭成員數多及經過評估認為確實有需求的家庭。

今年能獲得年菜的,有一戶是七十七歲由蔡姓阿嬤獨力撫養兩名慢性精神障礙兒子的家庭,「阿嬤身體很差,多處骨折,靠社會補助與居家服務員協助生活。」長子去年意外從樓梯上跌落,住院後靠呼吸器維生。

另一戶是九十三歲劉阿嬤,生活靠低收補助與罹癌的兒子作臨時工所得,過年了,阿嬤只有一個要求:希望有條毛毯禦寒,不過社工評估後,再為他們申請了一桌年菜。

送年菜是居服員與服務對象交流及觀察的途徑之一,梁秋滿解釋,居服員可以在餵食時,協助加熱、弄得更易咀嚼或調查年菜食用狀況,像一名失智的蔡姓阿公,對家人亂發脾氣,卻覺得居服員給了他安全和被關懷感,所以定時的關懷對被服務者有很大的幫助,只是年菜與愛心福利卡都有使用限制,無法長期、持續。

愛心年菜稀少,只能用在刀口上,像全家有三人需要居服員照顧,一家之主年屆九十,以退休金支撐生活,須養輕度智障的兒子、重度肢障的媳婦、就讀國中的兩名幼孫的家庭,雖然么子長年離家、在工廠打拚,是有收入的,一家老、殘、幼的補助不至於陷入飢寒交迫的危難,但人口眾多,被認為是適合接受年菜的對象。

年菜只是基本果腹

不只紅十字會,世界和平會也有送年菜服務,社工鍾秋方就指出,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個案小魚,出身低收入戶家庭,爸爸離家未歸,媽媽以清潔工及做手工藝養育一家五口,不幸,去年暑假出了車禍,重傷至今無法工作,現靠家扶就學補助及愛心福利卡生活,但福利卡每戶僅有一張,且只能申請一年,相當被補助的一年中,一家五口每個月有幸吃到價值五百元的早餐,像是包子之類,「別小看包子,小朋友平常配飯吃的,只有重口味的紅辣椒。」能吃上四菜一湯的年菜,是難能可貴的。

還有一個案住在新竹,小學二年級的小婷,媽媽是外籍配偶,因遭受家暴而離婚,脊髓損傷,無法工作、騎車,上學都是小二、小一姐妹一起去,社工觀察到,真的是「家徒四壁」,冰箱永遠是空的,小婷三姐妹和阿嬤每個月的生活救星也是那五百塊,社工建議他們買菜和蛋,可以吃得營養些,但他們連米都沒有;孩子被媽媽教育得很好,不怨天尤人,也不主動開口要東西,只有媽媽會試探性地問:「有沒有不要的衣物或外套?」去年小婷媽媽能工作,不在送年菜的名單中,今年受傷,無力生計,就符合資格。鍾秋方說,送年菜的對象已是評估後認為緊急需要幫助的,年菜對某些家庭而言不代表豐盛,是基本果腹,若無法募齊年菜與助學紅包的數量,就得找其他管道讓他們「過好年」。

募款至今不到五成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年菜,則聚焦在獨居長者身上,透過陪伴至大賣場購買生活用品、大掃除、送物資和年菜服務,增加長輩的社會參與感。奶奶得知今年有義工提供服務,開心地說:「一直很苦惱沒人幫忙,現在可以有個好過的年了!」低收入戶、身障、要照顧精障弟弟的陳小姐說,過年只期盼肚子餓時能吃到自己動手熱的食物,如奶粉、餅乾、罐頭。米、麵、保久乳、高纖餅乾是極其珍貴的禮物,可惜簡單願望可能也無法實現,因為他們募款一樣不到五成。

華山基金會服務有一個案則是六十八歲的阿嬤,獨居在老舊房屋,因類風濕性關節炎致四肢萎縮,長期臥床,沒人照顧,飲食由鄉公所派來的居服員送便當,過年期間居服員休假,沒飯可吃,阿嬤說,居服員過去都會多買幾個便當放她床邊,雖然放久了會壞,但阿嬤說:「不要緊啦,我還吃得下去。」社工不忍,但如其他社福單位面臨的景況,華山今年要募的年菜有四成沒著落,需要善心企業伸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