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友擴大到清寒人士 尾牙仍續辦

李祖翔  |2013.01.19
1854觀看次
字級
義工陪同、挑選民生用品,年可以過得好一些。 圖/人安基金會、弘道基金會、世界和平會

相較弱勢家庭,創世、人安、華山基金會策略聯盟則緊鑼密鼓為二月五日舉辦的「街友尾牙」宣傳,但名稱早已改成「寒士吃飽三十」。原來二十二年舉辦下來,活動已從最早的街友尾牙,變成街友、獨居長輩、清寒家庭和單親媽媽尾牙。基金會發現,大眾與媒體的印象,不僅認為街友是不願靠勞力工作、沒錢和無家可歸的人,還沒意識到其他弱勢者對尾牙的需要,因此基金會重新正名,強調他們是「清寒人士」。

很多人會質疑,受景氣影響,大家年過得都不好,為什麼還要幫看似好手好腳、卻不努力工作的人辦尾牙?人安基金會三重平安站長程郁盛認為,是人們對街友有一定程度的誤解。創世基金會策略聯盟執行部副主任張力文則說,其實寒士本身沒有期待這場尾牙,無奈和絕望,讓他們對未來不抱太大期望,「只是我們私下觀察到,這是街友一年來唯一感受得到社會溫暖的一餐,也是單親媽媽一年辛苦下來,唯一放鬆的喘息時間,所以他們不敢期待基金會每年都為他們辦尾牙,我們卻一定要做。」

對生活無選擇權的人

在基金會的服務對象中,絕大多數對生活是「沒有選擇權的」,程郁盛說,街友過年時,多自成一群,相聚取暖;被轉介工作、提供盥洗或用餐服務的街友,流落街頭是有種種苦衷的,如在外風光,一朝公司倒閉、破產,不敢向老父母說,才在外流浪,有的過年還會返家,與乞討不同。

他們願意靠勞力換酬勞,但過年只有派報、舉牌的工可做,「也許還多了陣頭的臨工,協助出陣,有供午餐、帽子和衣物。」剛成為街友的,一開始也難過自己比不上人家,日子一久,流浪七、八年後,會有過一天是一天的態度,對未來不帶希望。

少數街友會遇到好心人,邀請到家中過年,但沒得吃又沒有工作的人,基金會就提供過年天數的泡麵與開放避寒站,三不五時就有義工煮麵給他們吃。

知道他們的苦衷,能否幫他們解決?礙於社會或家庭結構性問題,其實很難。有人曾問一名在萬華街頭的街友,為什麼靠撿紙板維生?是因為家貧嗎?他說,自己曾有風光的事業,可是得意忘形,外遇,老婆也學他外遇,還勾結外人謀奪資產,讓他揹了一屁股債,兒女更不諒解,認為是爸爸先背叛了家人,從此流浪街頭。但他沒有選擇離開是非地,雖然自嘲只剩爛命一條,可依舊在住家附近徘徊,也知道什麼時候寺廟會供餐。他們是否潛意識仍對活著有冀望,旁人很難做判斷。

及時拉回自殺單親媽

單親媽媽的處境又是一種謎樣的生存面貌,她們對尾牙圍爐有不同想法。張力文表示,創世基金會在民國九十七年開始服務單親媽媽,當時帶她們去種菜、養雞鴨謀生,隔年改試擺攤,再改賣早餐。九十九年賣烤地瓜,僅限台北市,去年認為烤地瓜是最適合兼顧孩子且彈性工作的一種工作方式,才推行到全台,「但在我們服務的七百位單親媽媽中,只有七十人在烤地瓜,理由很簡單,若不是苦到完全活不下去,沒有一位媽媽願意承受風吹、日曬、雨淋、警察驅趕的日子。」這七十人多是邊緣戶,因為老家父母有房產而沒有低收補助。

「有一位媽媽來求助,願意接受烤地瓜的工作,是因為她想自殺了,只是在攜子自殺前,小學三年級、品學兼優的女兒對她說:媽媽,我不想死,我還有美好的未來,妳再撐一下好不好?媽媽在就業服務站看到烤地瓜的DM,才來試試看的。」張力文做家訪時,發現家裡有很多獎狀,都是小女孩比賽得名的,但她有咬指甲的強迫症,「小朋友很緊張,不知道哪一天媽媽就會帶她去死。」情形嚴重到需要政府介入,而政府做了什麼?社會局讓媽媽以工代賑半年,半年之後無法再支持,則轉入職訓局,以為培養一技之長就能找到工作。誰知職訓結束,要去就業服務站排隊、等職缺,一等又是半年,音訊全無,好在欲了結生命前,成為烤地瓜媽媽,女兒也被安排上課輔,基本生活維持住,強迫症與所有負面念頭都減輕了,「烤地瓜沒法讓她們發財,只能活下去。」許多單媽生活一轉好,就立即脫離方案,但景氣不好,沒多久又回去兼職。

單媽對基金會舉辦的尾牙宴,與其他處境堪憐的人一樣,沒有期待,能有已是驚喜,她們整年忙於工作、養育子女,只有那一天可以不用上班,坐下來和其他姐妹一起用餐、聊天,是唯一放鬆及全家參與活動的時刻,這場別緻的寒士「Tea Time」是專屬於她們──不落跑母親的時光。

同樣的,今年募款數缺額大,基金會員工和義工緊繃著,當程郁盛的朋友、義庭咖啡老闆蔡尚廷問及他的近況,他想到的只有募款問題,朋友聽後願意響應,先捐店內一日所得,支持寒士吃飽尾牙,連續一個月每杯飲品再捐十分之一做公益;平安站義工袁漢粧也不斷請親友贊助,女兒為表支持,捐一萬元挺媽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