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書法中的豎彎鉤像不像一隻鵝的頭頸背,戈鉤像不像一把鋤頭……」在書法課上,家住寧夏銀川市大新鎮塔橋村、務農的納俊用農村用語為孩子上書法課。小時候他曾和爺爺學過毛筆字,成年後因忙於農活家務,沒有時間再寫。直到兒子和女兒都考上大學,納俊重拾書法興趣。圖/新華社
「你看書法中的豎彎鉤像不像一隻鵝的頭頸背,戈鉤像不像一把鋤頭……」在書法課上,家住寧夏銀川市大新鎮塔橋村、務農的納俊用農村用語為孩子上書法課。小時候他曾和爺爺學過毛筆字,成年後因忙於農活家務,沒有時間再寫。直到兒子和女兒都考上大學,納俊重拾書法興趣。他的字愈寫愈好,名氣也從村裡傳開,二○一一年,銀川市興慶區的五所鄉村中小學找上納俊,聘請他為書法教師。納俊有一個心願,想用自己種田的思維來編輯書法教材,讓孩子學習書法之餘,也培養對土地的感情。
圖/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