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研究顯示,乳癌患者術後傷口穩定,即使做劇烈上肢運動的划龍舟,不但不會增加患肢淋巴水腫,反而可增加肌力、減輕水腫,增強自信心與提高生活滿意度,提供乳癌術後患者復健新方向。
聯醫和平婦幼院區乳房外科主任陳火木說,除了划龍舟還推廣乳癌患者打太鼓,一般的打羽球、游泳等運動更沒有設限,但應避免拳擊、排球等會讓上肢受傷的運動,否則運動復健不成,還可能造成身體負擔。
陳火木表示,乳癌不是只有原位癌,有些患者會轉移到淋巴,手術清除時須將腋窩淋巴全拿掉。一旦除去淋巴腺,回流變差就容易造成水腫,因此術後患側那隻手會腫許多,不僅會痛、不舒服,外觀也不好看,一旦受傷還會更嚴重。
淋巴水腫沒有其他有效的治療方式,只能做淋巴導引復健。術後有二至三成患者因淋巴水腫影響日常生活。陳火木表示,傳統治療觀念患者擔心術後增加淋巴水腫,常被禁止做上肢激烈運動或搬提重物,但患者上半身不活動宛如半殘,生活品質大退步。
事實上,乳癌患者術後三個月,傷口穩定後即可逐漸開始運動。陳火木表示,患者應量力而為,依照自己能力增加運動量,最好每周三次、每次持續三十分鐘,長期和緩的活動上肢,不僅可使患者關節靈活度變好,還可增加手臂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