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似乎是許多疾病好發的季節,如腦中風、關節炎、胃食道逆流等耳熟能詳病症,對於心肌梗塞的人來說,天氣冷時容易使血管收縮,導致病情惡化,因此預防復發和保健相當重要。
台灣每年近萬人罹患心肌梗塞,然而,不少病患在發病前,根本沒有出現胸痛,甚至沒有任何徵兆,由於急性心血管阻塞發病較急,一旦發生,會造成瞬間死亡或殘障,如果不依靠事前預防或檢查,很難掌握風險。
一般來說,天氣冷、年紀大、抽菸、三高和肥胖等都是危險因子,危險因子愈多,罹患心血管阻塞的機會愈大。如果出力時,覺得胸悶透不過氣、或爬樓梯覺得上氣不接下氣,喘不過來,可能心血管有問題,要小心。
從中醫角度看,心肌梗塞稱為「心痺」,可從調理氣血及心肝脾腎等器官著手,讓這些器官及氣血循環變好了,就可達到治療心臟病的效果。
中醫治療心肌梗塞分六種證型,即肝氣鬱結、心血瘀阻、心氣不足、寒凝心脈、脾虛痰聚和心腎陰虛等,但每個人體質不同,一定要經過中醫師診斷,才能服藥。
除了中藥,也可針灸、穴位治療包括大陵、內關、曲池、太淵、章門、外關、支溝、陽輔、太衝等。
根據臨床觀察,中醫是利用針灸及中藥治療心肌梗塞,治療大多注重益氣、溫陽、養陰、補血、理氣、活血、化瘀、袪痰的中藥,以降低血壓、血脂、清理血管,可打通阻塞及快要阻塞的血管,若用藥得當能改善,甚至治癒這類疾病。
中醫藥治療心肌梗塞,雖有一定效果,但成效較慢,對於一些急性發作的心血管阻塞患者,必須結合西醫藥治療。
想要跟心肌梗塞說再見,生活要避免危險因子,包括不抽菸、少吃油炸、減少工作壓力、不要做太劇烈運動。飲食上多吃胡蘿蔔、番茄、南瓜、木瓜、綠花椰菜、菠菜等蔬果,杏仁、腰果、核桃等堅果和魚類,可抗氧化、減少血管硬化。
(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