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示的這件拓本摘自於《欽定重刻淳化閣帖》,此是首頁,起首第一行以隸書體標注:「欽定重刻淳化閣帖第一」;下方刻有兩方鈐記,分別是「乾隆鑑賞」、「淳化軒圖書珍秘寶」。
第二、三行的楷書記述:「歷代帝王法帖,夏后氏大禹書,舊標夏禹列卷五,令從史例改題並移此。」
第四、五兩行計有十二字,各別是兩種字體,較大的字是上古文字、較小的字是楷書釋文,文曰:「出令聶子,星紀齊春,其尚節化。」
古文雖譯出,但無法讀通,彼時清朝乾隆年間,能譯讀出釋文,這對上古文字的研究,已是跨出一大步。
夏朝距今約四千年。夏后氏,為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王族以國為氏,是謂夏后氏,《史記》第二卷是記述夏朝,開篇第一段,即述說夏禹的名字,和他的身分。
現今有許多出土文物,已能證實夏朝存在,大禹治水並非是傳說,而是真實的歷史,例如二○○二年於海外發現的西周公,其銘文起首即言:「天命禹敷土,隨(墮)山,浚川……」內容敘述著大禹疏導洪水,治平了水患,並畫定九州,他是夏王朝的開創者。有大禹,就有夏,此是「華夏文明」的奠基。
夏朝文字迄今仍未見實物,此「夏后氏大禹書」是難解的古文字之一,是偽?是真?還無法證實,現今仍是謎。但依筆者看來,證實這些千古之謎,只是時間問題,而不在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