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好聲音吳榮順錄民族樂 喜見療癒效能

郭士榛 |2013.01.11
1762觀看次
字級
吳榮順當年在花蓮西拉雅,錄製老人劉石杰(中)演唱西拉雅歌調的情景。 圖/風潮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自一九九二年開始二十年間,民族音樂學者吳榮順帶領風潮團隊,持續至台灣各地進行傳統音樂的採集,他製作的專輯不但獲多座金曲獎和金鼎獎,也為國內收集極為珍貴的聲音資料庫。吳榮順回顧二十年在採集過程有許多讓人難忘事,其中音樂療癒身心的功能,最令人驚奇。

吳榮順表示,他曾至花蓮西拉雅族,錄製老人劉石杰演唱西拉雅歌調,四年後深覺不足,再回去找劉石杰時,發現高齡九十二歲的他已患有帕金森氏症。就在團隊播放四年前的錄音時,劉石杰突然開始跟著錄音機裡自己的聲音唱起來,再度唱出許多已經失傳的西拉雅歌調。當下讓吳榮順感受到音樂可以療癒身心的功效。

分布全台各地平埔族傳統音樂,採集過程是最艱辛、也最浩大的工程之一。吳榮順指出,由於過去史料不足,無從得知台灣各地究竟還存在多少平埔族音樂,也無從知悉誰還能唱。團隊只能從當時定期舉行西拉雅夜祭的台南縣東山鄉吉貝耍部落開始,展開為時五年的平埔族錄音計畫,也是當前最完整的平埔族音樂紀錄。

吳榮順說,台南地區的西拉雅族音樂,有許多祭儀性的嚴肅歌曲,規定在非祭祀期間不能演唱,更遑論變成出版品。當時身負文化重責的巫師李仁記,帶著製作團隊來到西拉雅族人祭祀祖先之處,用剖半的檳榔當作筊杯,向阿立祖跪拜請示,結果擲出一正一反的聖筊,表示阿立祖同意了這次的錄音與出版。

吳榮順說,以往只能口傳心授的傳統祭歌,才得以透過科學方式被保存下來,幾乎成為每年夜祭標準版本。

一九九六年吳榮順前往宜蘭參加「莿桐花開,噶瑪蘭返鄉」的活動,認識了噶嗎蘭耆老偕萬來老師。他告訴吳榮順,噶瑪蘭族的音樂只剩下一位朱阿比可以演唱複雜且困難度高的《搖籃歌》。若想有系統地代代傳承,是極為困難的事。雙方經過溝通,吳榮順決定幫助噶瑪蘭族紀錄他們的音樂。

在南島語言專家李壬癸協助下,一人負責音樂,一人負責歌詞,紀錄下這些屬於噶瑪蘭族的音樂與文化,一九九八年出版了《噶瑪蘭族之歌》專輯,讓噶瑪蘭族在二○○二年正名時有了最佳的依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