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罕薩村、高加索的柏格維奇村和厄瓜多爾的維加班巴村,是世界最著名的三個長壽村,村民平均壽命都在百歲以上。
據西方醫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這三個山村,有兩個共同點是其長壽的原因:一是三個山村都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至二千五百公尺的山上,這種高度的地方,氧含量非常適合於人類。二是長壽與他們的生活方式、心理狀態有關:三個村的人,都悠悠緩緩過著農耕生活而怡然自得,知足常樂,沒有緊張和壓力。
這三個村子的人,從未想過要當大人物、富婆、名人。他們非常注重家庭,且有互助精神。他們生活儉樸,水果代替了肉類,吃飯時間一到,老年人立刻放下田裡的勞作徒步回家用餐。所有的百歲高齡人都很樂觀,他們像孩子一樣喜歡嬉戲,最感興趣的就是玩馬球、吹笛子,或和一大群小孩在一起跳舞。
相對的,南太平洋島國諾魯,全國人口僅五千人,因擁有磷酸鹽礦這筆無法估計的財富,故諾魯人非常富有,家家擁有豪宅、豪華轎車、快艇,子女從小學到出國留學,一切費用都由政府承擔,政府還每年發給每人三萬五千美元的零花錢,故諾魯人天天美食不斷,過著養尊處優的悠閒生活,從來不注意鍛練身體,導致各種富貴病發病率居世界第一,竟然只有不到百分之二的人能活過六十歲,大部分人都活不過五十歲。
此外,據統計,中國北京的知識分子,壽命平均也才五十多歲,低於中國人口平均壽命七十歲一大截。按說,知識分子擁有的物質條件,大大優於工農群眾,但壽命卻反而比較短,何以如此?
原因即在「活得太累也!」這所謂的「累」,指的是心累:許多人一生都陷在名與利的泥潭裡不能自拔,心緒浮躁,欲壑難填,理想與現實差距頗大,煩惱不已,於是自已折磨自己,自己給自己折壽。
世界長壽村和諾魯人、北京知識人的短命,給我們最深刻的啟示是:優厚的物質條件並非長壽的靈丹妙藥,只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態,才是長壽的可靠保障。我們雖無法選擇利於長壽的自然環境,但如果能如世界長壽村的人那樣,自己給自己畫一條最淺的幸福底線,學會像他們那樣從最平常的生活中去怡然自得地生活,並知足常樂,縱使不能長命百歲,最起碼也不會低於平均壽命,活到八、九十歲高齡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