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相印】靈鷲山上 啟發佛性

文與圖/妙熙 |2013.01.06
2314觀看次
字級

從舍利弗禪修洞窟往上轉個彎角便是佛陀說法台,即傳說中鷲鳥棲息地。真實的鷲鳥已不復見,所見是幾隻由石塊堆疊而成酷似鷲頭的奇石。我在狹小山路上,傾斜著身子拍下幾張角度酷似鷲的照片,為此行留下紀念。

登上說法台又是另一番景象,顛覆了我兩個假設。

佛在靈鷲山說法多年,如《阿含經》、《無量壽經》、《大品般若經》、《妙法蓮華經》等。《法華經‧序品》敘述佛陀在靈鷲山講經時,有大比丘一萬二千人、菩薩摩訶薩八萬人、釋提桓因與其眷屬二萬天子、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寶光天子、四大天王與其眷屬萬天子、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與其眷屬三萬天子、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棄大梵、光明大梵等與其眷屬一萬二千天子,還有天龍八部各與若干百千眷屬、阿闍世王與若干百千眷屬等。

看到這段經文的人,肯定會和我有同樣想法,說法台一定像個足球場一樣,然而眼前的說法台最多勉強也只能容下百人,已是極限,如何塞進十六萬大眾的靈山會?第一個顛覆,讓我無法想像。

回過神來,往四周山峰看去,才發現說法台並非群山主峰,而是其中一個支峰,形成一個天然的環形山谷。第二個顛覆是,原來說法台並非鶴立雞群,而是虛懷若谷。

說法台中央,供奉著一尊小型的釋迦牟尼佛像,兩旁擺放信眾供養的花與布幔,我們雙手合十,繞佛三匝,心意虔誠諷誦《心經》一卷。《心經》是佛教徒最耳熟能詳的經典,短短二百六十個字,卻含藏佛法最深奧的性空思想,來到宣說此經的靈鷲山上別有一番領悟。

靈鷲山上還有一則禪門首則公案:有一天佛陀在靈山上為大眾說法,比丘們席地而坐,正要恭敬聆聽法意時,佛陀一反常態,默然不語,以手輕拈一朵花,莊嚴地展示給眾人看,底下沒有一個人懂得佛陀在打什麼啞謎。

此刻,坐在最後一排的大迦葉尊者,已藉由花的示意,與佛陀以心印心,露出了然於心的微笑。佛陀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這一笑獲得佛陀禪法真傳,這一笑穿越古今,至今仍留給世人無限想像。

無論是性空或禪,都要破除人對事物的執著想法,一如初上靈鷲山的我,顛覆了兩個慣性思考。靈山會上為何一定要像足球場,才能容下無量無邊的聽法大眾,所謂「心融妙理虛空小,道契真如法界寬」,心包太虛,自然容得下大眾。

又世人最愛強出頭,自以為說法台一定是群山之巔,佛法說「我慢山高法水不流」,正因低處,法水才能流進世人心中,不正是低頭便見水中天的道理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