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屬佛教八大勝地,僧伽施因地處偏遠,加上遺蹟簡陋,前來朝聖的人潮相形冷清許多。看來遺世獨存的聖地,卻因佛陀威德,吸引各國僧侶來此建寺,日本、柬埔寨、斯里蘭卡和泰國的華麗寺院,與當地原始景觀形成強烈對比。
在僧伽施兩天行程中,師兄選了一間柬埔寨寺院掛單,寺裡有兩位遠從柬埔寨派駐的比丘,方臉、厚唇、單眼皮的東方臉孔,對照寺裡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像,其臉龐竟和比丘面孔如出一轍。
在印度供奉柬埔寨面容的佛像,不免令人時空錯覺──到底輪廓深邃的印度佛像是本尊,還是那些日本、泰國、柬埔寨具有異國風情的佛像才是本尊呢?我們禮拜的都是世尊,佛像竟是如此的不同!
佛像雕塑有千百萬種,一如佛陀的千百億化身,佛像的起緣與僧伽施有著密不可分的因緣。
佛陀出生七天,母親摩耶夫人 便往生,都是由姨母摩訶波舍波提夫人扶養。直到成正等正覺,在佛陀心裡始終記掛著報答母恩,於是弘法數年後,佛陀選擇從舍衛國運用神通到忉利天為母親說《地藏經》。
佛陀在天上說法時間很短暫,但人間已過三個月,弟子們莫不極度思念。當時有一位優填王見不到佛陀,心急如火燒,四處詢問,為解思念之情,優填王心生巧計,廣發文告,請來工匠以牛頭栴檀木雕塑一尊和佛陀一樣高的像,是為印度最早的佛像。
當佛陀說法結束,下降人間的地點就選在僧伽施,帝釋天為了表達尊敬,變現一座由黃金、白銀、水晶所成的天梯,讓佛陀踏階而下。左側有婆羅門為佛陀撐傘,右邊則是一位天人為佛陀拿。
目前佛陀下降地是一座未經開挖的小土丘,土丘內藏有一座阿育王時期建造的佛塔,附近同時保留著一座阿育王石柱,有別於獅子造像,而是白象雕塑。
土丘上面被印度教徒蓋了兩座神廟,和一尊供奉在樹下的猴神。印度教徒不讓居民開挖土丘,以保留上頭的印度教神廟。在印度,佛教聖地由印度教徒管理的案例相當多,莫可奈何,只能和平共處。
反過來想,不開挖對佛教遺蹟保存反而利多於弊,如果塔內藏有珍貴佛像或文物,也怕民眾盜取去變賣,反倒流失更多佛教文物。
站上土丘頂,應該說是站在佛塔之上,望向一片農地和日落,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傷。
當時,佛陀下降時,蓮花色比丘尼衝第一前來迎接。佛陀卻對她說,妳看見的是我的色身;而須菩提入定觀空,早已看見了我的法身。
我如蓮花色比丘尼,親自來到僧伽施,沒迎接到佛陀,只能學習須菩提尊者從世事無常中觀空,與佛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