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相印】 登靈鷲山 心安然否?

文與圖/妙熙 |2012.12.30
1438觀看次
字級

在說明舍利弗、目犍連皈依佛陀的因緣前,先談談印度人的「自在」,那是上靈鷲山前的第一印象……

要登上靈鷲山,有兩條路:一是以徒步方式爬上山;二是坐纜車到半山腰,順道先參觀一間日蓮宗蓋的日本山妙法寺後,再登山。

我們選擇了纜車。一聽說要坐纜車,大家莫名期待,但這心情卻在真正看見纜車後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莫名恐懼。

纜車相當的陽春,甚至比遊樂場所見的鞦韆還簡陋,前頭有條安全鐵桿扣住,若真的發生事情,那鐵桿又能產生多大幫助?我懷疑!

纜車以流籠方式巡迴跑,每個人要找位子與位子的空檔趕緊坐上去,由於速度快又不等人,坐上去可要點功夫。

好不容易所有人都坐上去,正要飽覽風光時,竟然停電了,所有人掛在半空中,只看見兩條腿晃呀晃的,腳下雖非深谷,卻也有高度,拍照的喀嚓聲立即換成尖叫聲,此起彼落迴盪山谷。

心想,這趟朝聖難道是我人生的終站嗎?還來不及回神,斜前方傳來陣陣笑聲,那些烏溜溜的印度人正裂著白牙笑彎了肚,甚至還拍下我們的窘態。

生死交關時,他們倒是挺自在的?但也許是印度人早已見怪不怪,不停電才奇怪吧!最後,還是平安抵達山頂,心頭卻不再平靜,深怕接下來還有出奇不意的驚險。

在登上佛陀說法台前,靈鷲山峰頂西側會先經阿難尊者禪修的石窟,再往上一個彎的山凹處,是舍利弗尊者禪修洞穴。兩座山洞渾然天成,如山之兩眼,隱約彷彿看見尊者們偏袒右肩,托缽乞食而歸的身影。

舍利弗尊者皈依佛陀出家前,和目犍連尊者都是婆羅門的一代名師,聲名享譽印度,各有弟子二百五十人。他們共同尋求真理,是修行上的道友法眷。

有一回,舍利弗尊者看見佛陀的弟子阿說示,也是最初的五比丘之一,到城中托缽。他外貌莊嚴、身行威儀、動靜安然,如此氣度不凡的修行人是誰?好奇心驅使下,舍利弗向前詢問:「請問你的老師是誰?是怎麼教導你的?」

阿說示比丘說了一首偈:「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初次聽聞緣起法的舍利弗,全身顫抖,感動落淚,被無上法義全然折服。回去後,和目犍連尊者分享,隔天兩人做了重要決定,率領五百弟子皈依佛陀。

舍利弗八歲就能與大論議師辯論,十六歲已讀盡一切經典,理應是位自負之人,卻在路上被阿說示比丘的威儀所攝受,最後皈依了佛陀。回想,剛上靈鷲山坐上纜車,因停電而驚聲一叫的那一幕,連語言不通的印度人都不禁笑出聲,又怎能攝受他人。

威儀!來自於內心的安然,才能流露於每一時、每一處,在你最不經意的時候讓人攝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