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馬雅文化預言,十二月二十一日是世界末日。有趣的是,澳洲總理吉拉德七日特地上電視,鄭重宣佈世界末日就要來了,她一定會為人民奮鬥到底。研究世界末日的美國人類學教授約翰胡培斯指出:「恐懼是個很好賣的商品」;但政治人物用來做為施政的保證,吉拉德是第一個。
早在去年底,墨西哥就認為「有利可圖」,展開為期一年的末日活動,十二月二十一日揭幕,數位電子鐘開始倒數計時,馬雅祭司焚香禱告、頌歌。旅遊局說:「世界不會走到盡頭,但新時代即將來臨。」活動吸引加倍的外國觀光客,大發「末日預言」財。
不論末日預言怎樣,這一年的「商機」確實可觀。美國人榮妮在馬雅遺址經營旅遊業務,推出二十四項旅遊行程。美國建商在堪薩斯州平原利用廢棄的核子彈筒興建地下豪宅,讓有錢人為世界末日做準備,五十三公尺深的地下大樓共十四層。英國一家生產長期保存食物的業者,業績成長三倍半,一種特大號罐頭保存期限長達二十五年,尤其受歡迎。
言論自由的雄辯,終究不敵科學的事證。譬如「天體撞地末日說」,大多數天體撞地前,就會因為與大氣摩擦生熱而燃燒殆盡,真正燒不盡的巨大天體才會對地球有威脅。除了美國太空總署,全球許多大型的天文望遠鏡都在監測所有可能撞地的天體。
小天體因體積小,只能在撞擊前一天監測到。而那些對地球有毀滅性的大天體,在撞擊的至少十年前便可用肉眼看到,並被科學系統監測。目前沒有發現這樣的天體,換句話說,至少十年內不會有大天體撞地,因此今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如果真是世界末日,絕非天體撞擊造成。
末日傳言排名第二的,就是主張「今年冬至這天,銀河中心、太陽和地球等三者將連成一直線,造成引力大亂以致世界毀滅」。其實陰曆每月的十五日,這三者都是連成一線的,何況銀心、日、地的連線向來都不筆直,而且今年的連線也沒有比去年直。
古今中外,從天文星象、地理變化、民間傳說到宗教信仰,末日預言不知凡幾。近年全球氣候異常,不是過冷就是過熱,不是水災就是旱災,加上媒體敏感的報導,還有科幻電影的推波助瀾、網路的隨時起鬨,都加重末日恐慌。
距離馬雅預言的世界末日,只剩五天,媒體開始大做文章,人們的新鮮感早已逐年遞減,見怪不怪。當末日預言成為一種流行,人人都可成為預言家,也總有信徒追隨時,深層來看,應該是人類對未來命運的惶恐與不確定感造成。
天體撞擊可以預測,全球氣候異常人類無法掌控,也許可以藉由人類戒慎恐懼未來的反面自省,盡力做到環境控制、減少汙染,才能免於「世界末日」。從這個角度看,各種環保措施、新設備的發明,仍然是商機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