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總多淒涼。無論家族多龐大或企業龍頭多顯赫,時候一到,老一代就要向人世告別,有如枝葉曾經盛開,花黃即將凋謝,由不得人眷戀。近日往生的中信集團創辦人辜濂松,對國家社會影響甚巨,其中一項是一九七四年引進信用卡,都會男女如今諸卡放進夾中,都源於辜老的遠見。
回想信用卡問世的四十年前,台灣人對「塑膠貨幣」霧煞煞,就像現今的網路購物一般,那無法見人、無法探物的虛無買賣,含有多高風險呀!保守的舊社會連銀行都不肯相信,阿公阿媽把現鈔藏在床底下才安心,當然不願假手他人。
新科技對抗舊思維,總要有個先驅揭竿起義,辜濂松是身先士卒引進國際觀的第一人,而後雖因百家爭鳴而引發卡債動亂。
不過,是時代的必要產物就經得起考驗,信用卡已度過盤整期,成為許多人理財好夥伴。出國超方便,無需計算匯率,也不必扛著現鈔,一卡在手,通行無阻,對不耐繁瑣的人,實在是個貼心精靈,陪伴我們走向天涯海角。
一九七四年,信用卡在台灣問世這一年,我即將從大學畢業,顛簸流離是菜鳥日記中的必然,連銀行存摺都尚不熟悉。而後,糊裡糊塗的接到電視編劇的工作,竟然一個星期就領到五位數,隨便找個竹簍子當保險箱,一陣子不整理,就常鼓鼓的,蓋子也扣不起來,讓財露白。
有一天,我的房東小姐跟我說,她因為要買一個什麼我完全記不起來的東西,自動向竹簍子,這無人銀行掏了錢來用:「我明天會還。」她說得簡單,我也連聲答應,好,好,好。
沒多久,公司幫我們開了戶,竹簍子才變成紀念品,輾轉搬家弄丟了,不過,那方方正正,帶著草香的記憶依然鮮明如昨。
等信用卡問世,我成了第一代刷手,轉眼四十年,那伯爵卡的尊榮,彷彿是由辜濂松先生手中接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