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網絡要建立到某一種規模,靠公事往來衝量之餘,最速捷的方式不外是「學長領進門,勝投履歷擠窄門」,同校情誼會在關鍵時刻發揮意想不到的影響力。究竟上班族進入職場後,是否曾接受過校友的幫助?或特別提攜同校後進?根據調查,有八成八高學歷上班族與校友互動,四成上班族曾受校友幫助,又以「醫療/農牧/環境」、「媒體/出版」兩大職務類別最為常見。
事業有成的雷桂湘的第一個出版社主編工作就是由學長拉拔而得來的,「並不是大學同校才叫學長,我有ENBA的、學畫的、烹飪班的各式各樣校友。進入社會後一起學習的同學,更因志趣相近而打成一片,再加上,我們在職場已經成熟的選定位子,更懂得互相的需求在哪裡,互通有無。」
擁有共同的校園記憶與話題固然拉近彼此距離,從校友變戰友,進入社會後再進修的ENBA或學習才藝,更易產生認同感。雷桂湘提到,人脈建立永遠不嫌早、更不嫌多,她每周六去上油畫課,結交到五位總經理級同學,發展出一條為環保盡心的事業線,累積出嶄新的人脈資本、豐厚人脈存摺。「最可貴的,我們在事業合作中,學到愛,學到相互扶持,更懂得團結力量大,串起知識、友誼、事業與財富的橋樑」。
雷桂湘說,開放的社會賦予「校友」更寬廣的定義,校門內外,無處不是援手,何妨自己先伸出去呢!「人生的夢想一大串,追夢的過程中有同校之友相助,親切又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