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台灣網路瘋傳「靠爸族」,起因於二○一○年歌手劉子千的《念你》這首歌。他接納父親、同時也是資深音樂人劉家昌的創意,在家拍攝歌曲MTV,由於歌詞簡單,壓扁的聲音成了特色,讓劉子千一夕爆紅,意外掀起台灣社會討論「靠爸族」的話題。
今年接手豬哥亮節目《豬哥會社》的前立委余天,七月接受記者採訪時,被問到為何未找兒女上節目,是否擔憂外界又將兒女貼上「靠爸」標籤?余天不開心的說:「我一直不認同這句話,兒女不靠爸要靠誰?王文洋不是也靠爸嗎?」短短一句話,又為「靠爸」一詞再添新解。
台灣有「靠爸」,大陸叫「拚爹」,都是形容一個人仰靠長輩的資源,比同儕獲得更多機會與成功捷徑,像是日前大陸媒體就針對青年馬嘯的「拚爹故事」,討論名詞背後的社會意義。
據《中國周刊》報導,有一位今年三十一歲的年輕人馬嘯,大學畢業後,拒絕在山西一地級市政法系統工作的父母的安排,二○○六年懷抱著「主播夢」到北京當「北漂族」,他答應父親,在北京發展五年,如果戶口、編制、住房沒有解決,就要接受安排回家工作。沒想到,做了五年編輯後,終於等到升遷機會,卻被副社長建議的關係戶擠掉,他只好回到山西,在父親的庇護下,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法院系統,再次用「關係」擠掉了別的競爭者。
當初馬嘯離開山西,為的就是證明自己的能力,畢竟從小到大,即使是升高中的考試,他都是憑藉「官二代」關係,進入示範重點高中,這所高中的入學贊助費,價碼是人民幣兩萬元(折合新台幣九萬三千多元),但光是有錢仍上不了這所學校。之後上大學,更只能讀父親指定的學校。沒想到,傳統的社會結構讓他一脫離父蔭就無法完成夢想。
過半數希望能靠爸
二年前歌手劉子千歌曲爆紅,網路興起「靠爸族」討論,人力銀行也趁勢做了調查,結果有二成二的受訪者承認家中親戚是中高階主管,其中近八成九曾靠關係求職,如此獲得工作及面試機會也比較大。問卷中也問到,如果可以選擇,是否希望能有可以靠「關係」可以靠,結果有超過半數,近六成二上班族希望自己有關係可以依靠,但代價卻是,工作表現容易被放大檢視,所以,相較之下也有人甘願靠自己的實力打拚。
在社會高度競爭之下,「靠關係」確實是一條捷徑,中國經濟社會資料中心就曾針對中國大學生做就業追蹤調查,其中二○一○年調查對象來自十九所大學六千零五十九名應屆畢業生,其中百分之十四大學生是所謂的官員子女。調查結果顯示:父母的政治資本對大學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薪資存在顯著正向的影響,公務人員子女大學畢業的起薪比其他人高出百分之十三,而且,公務人員子女被錄取的比例遠高於其他人。
主持這項調查的中國經濟社會資料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宏彬認為,二代問題的本質是社會公平的問題,健康社會秩序下,每個人都有機會上升,社會是流動的,而不是窮人永遠窮,富人永遠富。目前大陸核心問題還是權力高度集中於政府,二代只是這種矛盾的一個體現,沒有二代問題也會有其他問題出現。李宏彬說,讓所有人有同樣的機會參與公平競爭,不管你是什麼「二代」,都有機會,都遵守一樣的規則去平等競技,這才是真正的公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