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運動後,多久吃飯才健康?運動生理學家認為運動後立即用餐,對身體組成比例最好,但營養及復健專家則堅持運動後一小時才進食,才能兼顧營養及瘦身。由於觀點互異,專家建議,民眾可依個人需求,選擇最佳的用餐時機。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最近舉行年會,以「體重管理中之運動策略」為主題,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郭家驊發表論文指出,運動後,肌肉對養分的吸收力,會隨著時間而衰退,運動後若立即進食,將可提高肌肉能量,瘦身效果也較好。
這種情形老人尤其明顯。郭家驊解釋,年過七十五歲後,肌肉會快速萎縮,運動後馬上吃東西,可維持肌肉強度,降低流失速率。運動後是老人補充能量的黃金時間,不宜錯過。
丹麥肌肉研究中心曾針對七十四歲、七十五歲的健康老人進行研究,結果發現運動後立即吃的老人肌力明顯增升,效果較好。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蕭敦仁也認為,運動完立即吃東西,確實可以維持肌肉量,但若真要減肥瘦身,少吃才是關鍵。
蕭敦仁強調,減肥瘦身必須從改變行為做起,時時監控飲食,選擇低脂食物,減少熱量攝取,再增加身體活動量。運動後一小時才吃東西,更有利於健康瘦身。
署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表示,進食後會引發腸胃蠕動,交感神經也會旺盛,血液蓄積在腸胃的血管末梢,運動後立即吃東西,易導致消化不良,不利健康或減肥。
他認為,運動後不妨先休息及洗澡,也可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休息一小時後再吃東西,可確保運動維持肌肉的效果,也可充分攝取營養,健康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