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日貴傳唱恆春半島滿州民謠,歌曲收錄有聲書。圖/台灣音樂館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民間歌手陳達生前抱著月琴走唱恆春民謠,留給世人很深的印象,如今屏東恆春半島八十歲阿嬤張日貴以承先啟後的演唱風格,成為恆春半島上影響力不容小覬的「滿州名歌手」。
為了維護恆春民歌的傳統,張日貴四處奔走教唱與薪傳,只要有人請益,她絕不藏私,傾囊相授,在滿州、楓港、恆春桃李滿天下。
張日貴今年獲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即俗稱的人間國寶),善唱恆春民歌,如〈思想起〉、〈四季春〉、〈五孔小調〉、〈平埔調〉、〈守牛調〉、〈楓港小調〉、〈海採茶〉等,質樸滄桑的歌聲令人動容。她也善唱恆春和滿州地區特有的哭嫁歌〈牛尾伴〉,可以擔任新娘、父母親、嬸嬸、伯母、伴娘等角色,用不同的聲音與歌詞詮釋新娘出嫁前的祝福、安慰與傾訴。
張日貴表示,她有與生俱來的驚人記憶力,從小聽媽媽、鄰居和朋友唱歌,所有唱詞和唱腔都記在腦中。一九七○年代,台南大學音樂系教授鍾明崑發現張日貴奇特的唱腔,開始帶著張日貴四處蒐集、整理民謠。
一九九一年,張日貴在恆春的八個村子教學,就像本活字典。張日貴表示,她其實不識字,曾在住家旁的東海寺做義工,師父教她念經,她短時間內會背誦《觀世音普門品》。
樂觀的張日貴,年輕時生活清苦,因為先生出遠洋,她一人打零工,扶養三個孩子成人。豐富的生命經驗,使她歌唱時充滿情感,聲線細膩,拿起月琴更是神采飛揚,自信地唱出充滿韻味的嗓音,讓聽者聞之動容。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吳榮順指出,張日貴歌唱風格獨特,可以清楚詮釋每首歌曲,有許多真假音交換,是恆春少有的聲音。
《恆春半島滿州民謠歌手—張日貴的歌唱藝術》雙CD有聲書,將一生傳奇的滿州民謠歌唱家張日貴的歌聲記錄下來。「來聽阿嬤唱歌!滿州民謠歌手張日貴和她的女朋友們」演唱會二十四、二十五日在宜蘭傳藝中心曲藝館舉辦,民眾可上傳藝中心官網線上索票,網址:http://www.ncfta.gov.tw/ticke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