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城市當漂爸漂媽 大陸老漂族人數大量增加

 |2012.10.27
1338觀看次
字級

【新華社電】李麗霞從東北縣城來北京帶孫女已經快兩年了,老家的親戚都對她羨慕不已,認為能在北京有兒孫陪伴,頤養天年,該有多安逸,李麗霞卻不這麼認為。老伴退休後被單位回聘,兩人一輩子沒有分開,到了這把歲數竟然開始「新分居時代」,自己在北京也過得「孤獨」。

時下的中國各地,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愈來愈多年輕人離鄉背井到城市打拚、創業,本該安享晚年的父母,為了子女或是第三代,不得不來到陌生的城市定居生活。他們甘願當起「後勤部長」,每日為兒女、孫子洗衣做飯,忍受在異地他鄉沒有自己的朋友圈。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漂爸」、「漂媽」的人數不斷增加,他們有個新的名詞「老漂族」,雖擁有較好的物質條件,但縮小的社交圈、甚至語言不習慣,都是困擾。和許多「老漂族」相比,來自山東威海的叢大爺雖不必與老伴分居兩地,但離開生活大半輩子的地方來到北京,寂寞和孤獨不時湧上心頭。

「上了歲數,本該享享福,倒過來還要重新適應。」叢大爺說,「買菜、做飯、帶孫子,我一老爺很難插上手,這一口方言想改又太難,新鄰居根本聽不懂,遠地方又不敢去,所以只能在小區和周邊走走。」他說,偶然間,發現社區裡停了一輛「魯K」(山東)車牌的私家車,心裡好高興,這輛車成了他的精神寄託,幾乎每天他都要到停車的地方去,看看車在不在。「有一天,等來了一個姑娘。我在想,如果車主是個男人,我肯定用家鄉話好好聊上一次。」叢大爺說。

心理學人士認為,「老漂族」的精神現狀就是心理空巢或精神空巢。以前自己是家中的權威,換到兒女家居住,這種價值感便會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失落感、孤獨感、衰老感、抑鬱、焦慮等情緒,同時,由於子女上班非常繁忙,忙碌一天後回到家,也很少與父母交流,老人更覺得孤單了。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老齡化問題專家穆光宗說,子女應抽時間多與父母交流,多陪父母說說話,幫助老人融入新環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