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 教養孩子 是父母的天責

阮愛惠 |2012.10.22
1830觀看次
字級

十二年國教起步了,大部分的家長仍感無所適從,不知道能從旁幫孩子什麼。教育專家說,不管教育政策如何改變,教養孩子其實沒什麼撇步,想要孩子好好的成長和學習,最重要的還是父母要多陪伴。但父母的陪伴要懂方法,目的是在找出自己孩子的特質和優點加強培養,才能在五花八門的升學管道中,找到最有利於自己的一條路。

「來自放牛班的校長」、現任新北市永和國小校長的吳順火指出,現代父母想盡養育之責,要先了解教育的重點何在?很多父母,只記得自己小時候,考壞了就去補習,但十二年國教的目標是要落實教育機會均等,且重視補救教學與菁英教育,現今父母要努力的,應該是找出孩子們「八大智能」的表現特徵,發掘孩子的潛能。

明曜親子館、呈熙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梁旅珠,去年出版了《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一書,她指出,教養子女的重點,首先在培養他們「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她對孩子們成績上的要求,是要在第一學期先全力以赴,了解自己的能力在哪裡,往後的考試再來跟自己競爭。但梁旅珠提醒爸媽,訂規矩要訂得比小孩能力再高一點點才有用,且切記要貫徹、不妥協,要有執行的強制力。

梁旅珠說,了解孩子的特長之後,父母還要適時給予孩子資源。有些才藝的學習需要花錢請專家指導,例如運動和音樂美術方面;但如果是語文和數理方面,現在的網路上有很多免費的學習資源,只要投資一台電腦和上網費,就能善加利用。她說:「其實國外一流大學要的人才,並不是要看一個高中生如何多才多藝,而是希望找到一個有自我學習、規畫和成長能力的孩子。」

吳順火校長也指出,時代變遷的腳步很急速,有四成的傳統行業已在快速流失中,但也有六成的新行業,目前尚未出現。家長不必執著於孩子在學校的課業分數,而要在意孩子是否能養成自動讀書、自動閱讀的習慣。至於在家庭中的教育,則要著重品德及生活技能的培養,讓孩子多元化的學習。

吳順火提醒天下父母,若要善盡陪伴和教養之責,有四個學分是孩子必修的:一是運動;二是參加社團;三是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四是培養創造力。至於實踐的方法,吳校長指出,父母可以鼓勵孩子一生之中至少參加一個校隊,在運動和比賽中鍛練身體的耐力;選擇一個學校社團,讓孩子從中開展人際關係的學習;至於價值觀建立,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件觀察和討論得來,父母要把握每一個契機,教導孩子不犯法、不違規的思辨能力和自我約束力。

最難教的是創造力。梁旅珠認為,所有的學習都應以「快樂」為前提,才能達到效益,所以父母應時時檢測自己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心情是否穩定;孩子作任何學習時,情緒是否愉快;只有在親子雙方都平靜快樂的互動之下,才能激盪出學習的最大效益,也才有可能產生創意的火花。



十月二十七日(周六)下午二時至四時「生耕致富親子教育講座」邀請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主講「教養孩子是父母的天責」,免費入場,歡迎報名,電洽:(○二)二七六九八九三三轉十九、二十,地點:台北市松隆路三二七號六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