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家長、朋友抱怨孩子好吃懶做,叫也叫不動,不肯幫忙做家事。我想:孩子是一張白紙,是要教的,不可能天生就會,父母也有很大的責任。
教孩子幫忙做家事,五到七年級是黃金階段,錯過這個時期就不可能叫得動。教的時候以邏輯性說服他、訓練他,像洗碗:要從比較乾淨、不油膩的先洗起,這樣比較不會浪費水,也不會沾染其它油膩的碗盤而增加洗的困難度。碗背也要洗,如果能只用熱水,不用或少用洗碗精更環保;拖地則要從較乾淨的臥室先動手,最後才是較髒的公共區域;晾衣服則是厚的要晾在靠近陽台外方光線較多的地方,才能曬乾,同時要拉平整,以免曬乾後皺皺的很難看;收衣服則可以依照爸爸、媽媽、自己……等順序收,方便快速達到摺妥的目的;丟完垃圾回來,洗完手後,應順便把流理台的排水孔蓋起來,以減少蟑螂爬上來的機會。
做家事本來就有學問,不要只讓孩子覺得趕快做完,交差了事就好,除了讓孩子養成動手幫忙的習慣,更要讓他體會其中的道理,特別是在先後、效率方面,這對孩子邏輯性的訓練必有影響。家長以身作則,要求孩子一起做,並告知所以然,良好的習性才能慢慢養成。他以後讀書或工作,自然也會依循思索,安排先後順序,以增進最大的效率,這都是幫忙做家事之後意想不到的效果。
優秀是教出來的,好習慣是一輩子的財富,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不會重來,做父母的不要辜負上天給我們孩子的恩典,陪他們成長,就從教他們做家事開始,做孩子的老師,也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