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敬老壽聯巧藏謎

林長華 |2012.10.22
2239觀看次
字級

九九重陽,菊桂飄香,我們又迎來了富有人情味的敬老節。敬老節話祝壽是個應景熱門的話題,而祝壽送壽聯則是千百年來盛行不衰的文化習俗。為人祝壽,特別是為有高品格和學識修養的人祝壽,送上一副賀壽聯,既表達撰聯者的祝壽心願,同時也對壽星的生平業績、道德風範予以肯定和讚頌,堪稱高雅的祝壽禮。

壽聯有賀壽聯和自壽聯兩種,自壽聯內容往往詼諧幽默,以自嘲的筆墨寫出,或感慨人生得失,或抒發志趣情懷。在形形色色的壽聯當中,含謎語之壽聯輕鬆活潑,最膾炙人口。

相傳,南宋著名詞人李清照與她丈夫趙明誠,一次參加一位一五○歲老壽星的壽宴,眾人推舉李清照夫婦作聯賀壽。趙明誠吟出上聯:「花甲重逢,又增而立歲月。」

「花甲」為六十歲,「重逢」則是一百二十歲,「而立」為三十歲,兩數相加正好是一百五十歲。

眾賓客正喝彩時,李清照的下聯也已吟出:「古稀雙慶,復添幼學青春。」

俗語「人生七十古來稀」,「古稀」為七十歲,「雙慶」自然是一百四十歲;「幼學」是十歲的代稱(漢人戴震輯《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加在一起,正是一百五十歲。

這對文壇伉儷的含謎之壽聯,可謂珠聯璧合、天生一對。

北宋文人梁灝,少年時曾立下誓言不考中進士或狀元誓不罷休,直到八十二歲方中狀元,他萬分激動,既嘆垂暮之年,又喜夙願竟成,他自撰了一副壽聯:「白首窮經,少伏生之八歲;青雲得志,多太公之二年。」

其意是,我雖比輔佐周文王的姜太公大兩歲,但比傳授《尚書》的伏生還年輕八歲,此聯用典巧妙,含蓄地表達自己的頑強進取精神。

清朝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宮」大擺「千叟宴」,宴請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在應邀赴宴的三千多人當中,有一位老壽星一百四十一歲,乾隆皇帝知道後即以此為題出一上聯:「花甲重逢,再添三七歲月」,叫紀曉嵐應對。

「花甲重逢」是一百二十歲,「三七歲」是二十一歲,加起來即是一百四十一歲。滿腹文墨的紀曉嵐對出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古稀雙慶」是一百四十歲,再加上一度春秋就是一百四十一歲。此上下聯,顯然巧取李清照夫婦賀壽聯,但應用得天衣無縫!

無獨有偶,現代著名哲學史家馮友蘭的書齋裡,掛著一副他八十八歲時寫的自壽聯,謎味濃郁,上聯寫道:「意寄三松,何止於米」;下聯對配:「心懷四化,相期以茶。」

馮友蘭教授治學執教,著書立說十分刻苦認真,他到了高齡時仍是寶刀不老,志存高遠。這副對仗工整、蘊意深刻的壽聯就巧藏著兩個字謎。原來,馮教授生前居住的燕南園寓所,有三棵蒼松,便以「三松」為堂名。壽聯意思與孔子「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理想相似,但他希冀的不只是數年,而是二十年甚至更長,以期把自己畢生才智奉獻給「四化」建設。

上聯的「米」和下聯的「茶」字,是日本人慣用的壽齡代稱,實際上也是兩道謎。日本人也喜歡猜製謎語,這一來,這副壽聯就顯得有謎味十足了。這「米」字,依筆畫結構拆開來即是「八十八」,乃指馮友蘭教授八十八歲。「茶」字是一○八歲的代稱,把這字拆開,為「八」、「十」、「八」、「廿」,八十八加「二十」(廿),不正是一○八歲嗎?

這副巧藏燈謎的壽聯屬於離合體字謎,但扣合貼切,耐人尋味,外行人初看如墜入五里雲霧之中,若把謎團解開,就會拍手稱妙!

話說一九八○年,馮友蘭與好友邏輯學大家金岳霖兩位老人同慶八十八歲高齡。馮老除了撰自壽聯,也送了一副賀壽聯給金老:「何止於米,相期以茶;論高白馬,道超青牛。」

上聯的意思是:活了「米壽」八十八歲不算什麼,期望你能活到「茶壽」(一○八歲)。下聯的意思是:你的理論比戰國時哲學家公孫龍子的「白馬非馬」論要高得多,其中的道理也超過道家的始祖——那位騎青牛的老子。

饒有趣味、寓意深刻、對仗工整的含謎壽聯,的確是中國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藝術奇葩。茶餘飯後,人們賞壽聯、話燈謎、頌壽星,必能得到精神的放鬆和心情的愉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