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談因說果——生命中的因果探微 (十一)

文/慧開法師 |2012.10.21
1844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南華大學代理校長、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

慧開:「您說的不錯,量子力學的確是屬於物理學的領域,其實推而廣之,物有『物理』,數有『數理』,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際有『倫理』,身有『生理』,心有『心理』,病變有『病理』,醫病有『醫理』,用藥有『藥理』等等,還有貫穿其間的,就是『哲理』!即使不談佛法,就世間法而言,貫穿宇宙人生、上下古今中外的就是哲理。」

譚生:「您這麼分析,我雖然還不十分理解,但可以接受,不過,我還是很好奇,量子力學裡面的『測不準原理』究竟有什麼哲理意涵?還是要請您解惑,但我要事先聲明我對於量子力學所知很有限,您不要講得太深奧,我怕愈聽愈糊塗。」

慧開:「您放心,我會用很淺白的話來分析、解釋,保證您一聽就懂。早在古希臘時代,有關宇宙和物質的本質,以及事物的變與不變,就引起眾多哲學家之間熱烈的辯論,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認為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是處於不斷地變化的狀態,而且沒有例外,即使不是全部都變,也總有一部分在變。相反地,巴門尼德(Parmenides)則認為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自性,不可能變成另外一件東西,因此改變是不可能的。後來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提出了『原子論』,認為宇宙和物質是由極小而不可分割的『原子』所組成的,在『原子』的層次,是永恆不變的,而由『原子』所組成的物質和宇宙則是不斷變化的,如此一來,『原子論』似乎可以折中、化解以上兩派的對立觀點,是不?」

譚生:「是啊!這已經是普通常識了嘛!就像我們的身體是由原子、分子所組成,原子、分子是不變的,但所組成的器官和整個身體則是不斷在變化的。」

慧開:「沒錯!『原子論』已經成了普通常識,而且已經不新鮮了。到了一六八七年,牛頓出版了他的經典之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書中發表了著名的牛頓運動定律與慣性定律,之後,『牛頓力學』幾乎主宰了普世的宇宙觀與物質觀長達三百年之久,不但促發了後來的工業革命,還一直影響到現代。」

譚生:「我想起來了,在高中時期學過牛頓三大運動定律,還記得『靜者恆靜,動者恒動』的慣性定律,不過,這和我們所討論的因果道理有什麼關係嗎?」

慧開:「當然有關係,您先別急,聽我逐步分析。在牛頓的那個時代,世界上最複雜的機械裝置就是鐘表,而在牛頓的心目中,宇宙和大自然的運行就像是一座精緻複雜的時鐘,時鐘標誌著『秩序、和諧以及數學式的精準』。古希臘時代認為宇宙是一個充滿神祕目的且具生命的有機體,但是這樣的宇宙觀被牛頓給打破了,牛頓運用他所發現的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可以精確地描述月球的運動周期,以及行星和彗星的運行軌道。牛頓力學為物質界建立了一個明確的因果關聯,在這個系統之中,所有物質的運行都是依據嚴格精準的數學定律。」

譚生:「如果這個世界真的像牛頓所講的那麼有秩序、那麼和諧、那麼精準的話,就不該有動亂和天災人禍了嘛?」

慧開:「您說的沒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世界遠遠不是牛頓所想得那麼和諧、有秩序。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牛頓可以說很成功地把這整個世界給『機械化』了,當然這也可能是牛頓所始料未及的。不過影響所及,連生物學甚至於心理學都給『機械化』了。有不少生物學家認為人類和其他生物就像是『基因機器』,連行為主義學派的心理學家,也以一種牛頓式的動力系統來解釋人類所有行為,而認為心智所扮演的角色,只是慣性地反應外界的刺激而已。」

譚生:「這聽起來蠻可怕的,如果我們都成了機器人,或者說『人』和『機器人』之間沒什麼差別的話,那麼做人的意義和人的尊嚴到底何在?」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