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就獨角獸作科學觀察而留下紀錄傳世的學者,最早當推西元前五世紀的希臘醫生克泰西亞斯(Ctesias)。這一種可怕的野獸,依他描寫:「以頭頂的角作攻擊,會踢,會咬,會撞,力道強大,不論獵人、馬匹皆足以受傷。」敏捷不下於公鹿,渾身的毛色雪白,唯獨頭部緋紅,克泰西亞斯還說獨角獸是「印度野驢」。
相信有獨角獸者,克泰西亞斯並非獨行的孤例。古埃及有一份紙草文獻,就畫了一頭獅子和一頭獨角獸分坐棋盤兩端對弈;古中國也有傳說,指出的獨角獸(中國稱之曰麒麟)性情溫馴,行走也不願踏上草地,以免不小心踩扁小蟲;印度的民間故事也看得到獨角獸。
這怪獸雖說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但在《舊約聖經》倒也提到了七次。數百年下來,各方權威之言,屢屢再作轉述或是訛述,甚至詳細描述說這動物有雄鹿的頭、馬的身軀、大象的腳、公豬的尾巴。
十五、十六世紀,有幾名到耶路撒冷朝聖的歐洲人,自稱親眼看過獨角獸──勉強可以說是看到了吧。
信者,不信者,不管是法國的大博士、義大利的廷臣,還是丹麥的科學家,於十六、十七世紀,曾就此物到底何物,展開過輪番大論戰,發表數十篇論文、小冊,維護或是攻訐獨角獸及其神奇獸角的傳說。
信者恆信的陣營,不乏頂著光環的名流,如日耳曼大哲學家高特佛瑞德.萊布尼茲(一六四六~一七一六年),他就曾經親自爬上哈茨山脈(Harz Mountains),檢視山中發現之古代獨角獸遺骨。
只是,萊布尼茲檢視的遺骨,卻是古代猛(mammoth,長毛象)的遺骨。不過,海象的長牙、犀牛的角、罕見的野生白山羊(mountain goat)的角,也都曾被誤認作是獨角獸的角。
一角鯨(narwhal whale)有螺旋紋的長角,也不例外。一角鯨的長角長在下顎,長達九呎。因極少往南迴游到格陵蘭,所以,直到十七世紀中葉捕鯨業興起,才讓歐洲人見識到世間竟還有此等生物。「一角鯨兼獨角獸」的獸角,據說有解毒奇效,隨之於市面四處高價搶購。不過,一待社會大眾認清所垂涎的寶物「不過是魚嘴裡的長牙」,市價馬上暴跌。(野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