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一座座民族特色濃郁的藏羌小院、果實纍纍的奇異果園、寧靜美麗的明月湖……讓人難以想像的是,這幅秀美的生態景觀是從大地震後的殘垣斷壁中脫胎換骨而來。地處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的三江鄉經過四年多的災後重建,如今已是汶川大地震後首個國家四A級景區,為全鄉四千多人創造旅遊收入。重建完成後,通往景區的道路寬敞方便,居住環境整潔優美,老百姓也嗅到了商機,紛紛主動修建「農家樂」(新興旅遊休閒形式)。
目前,三江鄉的農家樂戶數由震前的七十戶增加至三百餘戶,床位增至一千五百餘張,預計每年將帶來超過人民幣五百萬元的收入。在三江鄉河壩村,村民居住的村寨是一戶一戶連棟別墅似的藏羌風情院落,底層是餐飲、商舖,樓上可居家,可開旅店,讓來自大城市的遊客也羨慕不已。這是三江老百姓的全新生活樂園,也展露出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
河壩村一組的村民劉代瓊正在自家的「惠援居」農家樂裡忙著招呼遊客。「今年六、七月旺季,農家樂生意好得很,最好的時候一個月收入有三萬。」劉代瓊掩不住喜悅。除了發展農家樂,震後劉代瓊家還種植奇異果並進行改良,目前奇異果種植八畝。去年全家純收入達十萬餘元,這是地震前以種地為生的劉代瓊想都不敢想的。
汶川三江生態旅遊風景區是貓熊的棲息地,位於青城山和臥龍自然保護區腹地,距成都車程一個半小時,處於成都特大城市旅遊圈。汶川大地震前,三江就有農家旅遊,但是未形成規模。大地震中,三江生態旅遊區的房屋、基礎設施全部坍塌,旅遊接待能力驟降為零,曾經遊客熙來攘往的景區觀光道上人跡全無。
經過四年多的努力,漫步在今天的三江鄉,目光所及早已看不到當日的瘡痍,這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由廣東省惠州市援建的汶川縣三江鄉恢復重建項目二○一○年已全面完工並交付使用。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對現有旅遊資源進行恢復和整合,打造出「水鄉藏寨」生態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