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今年四十七歲的李慧本打算三年後按期退休,但近來退休年齡或將延遲的消息讓她心神不寧。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研究彈性退休制,並適時提出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的政策。
「我反對提高退休年齡。五十歲是我的底線。」李慧說。她在一家日企任財務經理,不僅工作壓力大,每天上下班擠公交車(公車)要花三個多小時。
中國現行退休年齡源於二十世紀五○年代勞動保險條例的規定:男職工年滿六十歲,女主管五十五歲,女性工人五十歲。當時,中國人口平均壽命只有五十歲左右。
然而,目前中國平均預期壽命為七十三點五歲,三年後預計將再提高一歲。大陸人社部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均壽命延長,延後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二○一一」顯示,歐洲開發國家職工退休年齡一般超過六十一歲。英、德等國為六十五歲,冰島和挪威為六十七歲。雖然具體調整方式尚未確定,人社部專家何平建議從二○一六年起每兩年延長一歲退休年齡,到二○四五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六十五歲。但遭到多數網民的反對。
養兒防老 觀念不再
「恐怕那時我就沒體力跑業務了。」陳欣說。今年四十歲的他就職於北京一家物流公司。他說,公司主管支持延遲退休,因為他們在職工資為人民幣八千多元,約為退休金兩倍。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張車偉副所長指出,延遲退休年齡會擴大勞動力供過於求的矛盾。中國每年約有三百萬人退休,新增就業機會約一千萬個。提高退休年齡會占掉百分之三十的工作機會。
根據今年六月發布的「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預測,到二○一三年,中國養老金缺口將達到人民幣十八點三萬億元,人口老齡化將為財政造成巨大負擔。
中國自一九九九年成為老年型國家。二十年內,中國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從目前的一點一五億人上升到二點四億人。根據中國社科院報告,到二○三○年,中國將取代日本而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中國人對退休的關注也反映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很多人退休後的生活豐富多采,但也有人備受孤獨的折磨。周秀雲今年六十二歲,丈夫十年前去世,獨子長年在深圳工作。「我偶爾邀人來家吃飯或打牌,這樣才能暫時忘記寂寞。」一旦生病,只能求助親友。
計畫生育政策使中國減少了約四億人口。但小型化家庭與高齡化人口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經濟增長和城鎮化引發的勞動力流動也使空巢老人數量激增,「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受到嚴峻挑戰,養老院「一床難求」的局面也亟待解決。
今年六月,大陸關於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已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這是該法自一九九六年頒布以來的首次修訂。草案針對老齡事業經費保障、完善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制度等做出了規定。周秀雲期待她所在的社區為老人提供更完善的家政、醫療、交通、娛樂等幫助。「周到的居家養老服務能解決實際生活困難,緩解子女的負擔。」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