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發言人胡幼偉在自己的臉書貼iPhone5照片,引發「愛用國貨」爭論。胡幼偉在任學者的時候,經常在媒體和課堂上說明政府危機處理的重要性,結果他卻自己鬧了一個臉書危機。事後他雖然快速反應,趁著大家為他到底是使用哪一款手機爭議不休之際,趁勢「置入性行銷」,在臉書上強調請大家多多關注行政院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已經盡量想要化危機為轉機,但是效果有限。
不談使用「哪一種手機才愛國」,或「用某公司製造的手機就是愛某一國」這類不理性的選舉語言,政府發言人自己搞出一個「臉書危機」,是有一些可以討論的地方。
首先,胡先生應該了解,發言人已不是路人甲的喃喃自語。在選舉期間呼籲大家要用某款手機,幾個月後在臉書上因為po了另一款手機照片,引起爭議勢必難免。這時,他在第一時間就應該誠摯道歉,並說明自己使用的是哪款手機?公務手機或私人手機是否同一款?何時開始使用等等。這是人民檢驗一個政治人物是否心口合一的最簡單工具。
一開始只是放了一張照片在臉書上,沒有說明。引起爭議之後,才說是跟朋友見面,鑑賞新上市的手機,拍了一張上臉書。這個說法很容易引起誤會。因網路使用者經常用手機拍照同時連線上網,把照片送上臉書。胡幼偉到底是用哪款手機上網,應說明白。
發言人發言的時候,要把話說清楚,而不是留一些模糊想像的空間。同時,掌握第一時間的重要性,遠比事後一再澄清解釋來得好。發言人在危機處理時,雖有壓力,也不宜批評、抱怨別人的言論;只需把自己的立場說清楚。抱怨只會讓人感到他的誠意不足。
受到批評之後,胡幼偉先是在臉書上感嘆:「許多朋友指責我不愛國,從政治角度攻擊我,我知道是誤解,但也在預料之中,所以也不介意」,接著又說:「我們可不可以揚棄那種動不動就仔細檢驗別人,隨時準備抓住別人小辮子痛批的文化?我們不喜歡那種恐怖的社會氛圍,我們曾經痛斥那種讓人恐怖的感覺,今天又何必要對別人複製這種恐怖和指控?我還是認為,在今天這個民主多元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實在毋須如此!」
身為年輕世代的政治人物,知道網路自有網路的秩序,如果當事人說明清楚了,自然會有其他理性的聲音,出來制止不理性的發言。
這個臉書風暴胡幼偉七度解釋都未能平息,媒體批評「胡幼偉所言絕對只是適合手機研究者或傳播學者的公開言論;身為政府發言人兼傳播學者,豈能不知臉書留言的意義?更別說能容你切割身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