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提升糧食自給率之道

 |2012.10.01
1867觀看次
字級

今年,包括美國、澳洲、俄羅斯和黑海周邊等重要榖倉的國家,紛紛傳出嚴重乾旱,導致糧食欠收;雖然亞洲稻米產區豐收,仍彌補不了歐美產區的損失。致使黃豆、小麥、玉米的國際糧價大幅飆漲;台灣的物價也受到國際情勢的影響。經濟學家預測,糧價高漲對亞洲物價的衝擊,將在今年底到明年初達到高峰。

面對來勢洶洶的糧食危機,我政府在處理與糧價關係密切的物價工作上,一向未讓人民滿意。尤其令人不安的,在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下,科學家對未來數年的糧食危機提警告。聯合國糧農組織秘書長達席爾在八月間就指出,未來十年農產品價格將在高檔震盪,他建議每個國家應建立糧食基本儲備。

據農委會統計,我國的肉類自給率八成以上;蛋類自給率更達百分百,事實上,生產肉、蛋所需要的飼料及其原料,大都從國外進口,我國的綜合糧食自給率才三成而已。主食榖類,每年進口約一千萬公噸,自產二百萬公噸,是典型的糧食進口國。進口的榖物小部分用在油脂、麵食及食品加工外,大都轉作飼料,生產奶、蛋、肉等。

在大量進口糧食的同時,我國卻有約五十萬公頃的農田廢耕,其中有約二十萬公頃接受政府的休耕補助,每年補助金達百億元。不但未發揮地利之用,對農村就業也無貢獻。據本報昨日報導,農委會調查了五萬公頃的休耕農地的地主身分,發現受補助的地主中有百分之五十八非農民。該報導說,這五萬公頃的農地有十六萬個地主。也就是說,每人平均所擁有的農地約千坪,根本不符合農作的經濟效益,但若用來興建房舍則綽綽有餘。

為改善農地休耕、閒置的問題,農委會將從明年起,以四年的期間活化休耕的農地。農地的休廢耕若持續太長的時間,將會提高復耕的難度,單單灌溉水路的恢復,就要花費不少功夫。更何況農舍或違章工廠入侵,所造成的永久性傷害。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聲稱,將利用此一政策從體質上真正解決台灣的農業問題。

但活化廢休耕農地的成果,並非一蹴可幾,縱使活化百分百成功;五十萬公頃的休廢耕農地都可恢復生產,且在氣候變遷和水資源供應上都沒問題的最佳狀況下,也只能再增加二百萬公噸的糧食。即使能增產二百萬公噸糧食,相較於進口的一千萬公噸,仍有巨大的落差。

除了增產糧食之外,要提高我國糧食自給率最有效也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盡量以蔬食替代肉食。我國使用的飼料或其原料,百分之九十仰賴進口。而投入約六公斤的榖物才產出一公斤的肉類,一公斤的肉類頂多供二、三個人吃一餐,但六公斤的榖物卻可讓二、三十人飽餐一頓,從熱量吸收的角度來看,直接攝取植物性蛋白質的效率遠高於從肉類攝取。而減少動物飼養,也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不論對地球環境或對生命的尊重,都有正面的效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