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授命力拚一個月有感經濟動能方案,正著手規畫吸引五百億元台商鮭魚返台投資,準備推出台商境外工廠投設專區,命名為自由經濟示範區。
配合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政策優惠,除減稅外,主要是提供便宜的土地和勞工成本。其中以本國勞工與外勞薪資脫鉤,或在示範區內破例實施廢除基本工資規定,最受爭議矚目。
二十多年來,台商進軍大陸設廠投資,著眼於優惠稅法補貼及便宜的土地和勞工成本,對於加工出口型產業確有助益。
如今因大陸勞工成本上揚,優惠稅率補貼不再,經營環境改變。愈來愈多台商轉投資東南亞國家,部分台商也考慮鮭魚遷移返台投資設廠。
對於急需投資帶動經濟成長數字的行政團隊,這是難得的機會。目前經濟建設委員會提出在高雄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就是考慮台商返台投資需求的專區。
經建會研擬的這個專區是借用虛擬境外觀念,政策性來為外勞使用比例鬆綁及本國與外勞薪資脫鉤,或根本廢除基本工資規定。徹底解決台商的勞工成本及招聘問題。
說明白,就是現在大陸已經無法也不願提供的條件,經建會規畫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考慮專案提供。
在這區內投資設廠的台商,可以用低廉的土地和勞力成本,繼續延續在大陸已經不能享有的企業利潤。配合台灣提供低廉的資金成本與優勢稅率,確實有吸引力。
但是這劑救經濟的猛藥,是以犧牲台灣勞工權益為代價。前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已因此請辭,台灣多數勞工團體及部分學者也不認同。因為即使只是在這境外專區內的本國與外勞薪資脫鉤或廢除基本工資,最後都很可能使境內的勞工工資倒退或繼續停滯不前。
如果政府這樣簡單片面思考拚經濟的結果,只是美化短期經濟數字,卻使台灣基層勞工未來長期的薪資生活條件更差,這樣的拚經濟就像飲鴆止渴。
這些年來,台灣勞工實質薪資已倒退到十三年前,接下來還準備倒退到二十年前嗎?難道台灣除了提供低廉工資成本外,已經沒有其他競爭力了?
如果真是如此,政府應考慮在非洲設真正的境外自由經濟示範區。因為那裡可能還有很多人沒得吃穿,工資肯定最便宜、最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