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方塊】 最愛是東坡(下)

陳怡蓁 |2012.10.02
1958觀看次
字級

蘇東坡少年入京應試,其後宦海浮沉,曾經鋃鐺入獄,也曾經貴為翰林學士;曾經出任富庶的杭州浙西一帶最高行政長官,又被貶謫到貧脊瘴氣的廣東惠州,甚至到了當時最偏遠的瓊州(即今海南島,可惜不是到台灣啊!)。不論何時何地,他即使有感嘆也總帶著一分豁達瀟灑——「何妨吟嘯且徐行」。他在黃州的困頓時期中三詠赤壁,「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恰是他自己豪邁氣魄最好的寫照。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即使「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他也不曾發怒,只是轉而「倚杖聽江聲」,而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想望。

這分胸襟,這樣修養,這種豁達,怎不令人心生嚮往,油然生愛?

中國知識分子很幸運,進則儒家,退則道家,平時總有佛學的思想加持。蘇東坡的人生恰恰展現了儒釋道融為一體的哲學。他的深情友愛是儒家仁愛的實踐,他的豁達瀟灑正是「逍遙遊」的境界。而他超然物外,又能體民之苦,不就是佛家的慈悲為懷嗎?

《刑賞忠厚之至論》是東坡二十一歲禮部應試的題目,當時他即明白闡明「賞罰皆從寬」的具體作法,終其一生,東坡奉行著這樣仁愛為官的準則。努力建設水利工程,救嬰賑災,更改吏治,為民謀福利,從未放棄儒家經世治國的抱負!

但他自己看待人生,其實更近道家哲學。《前赤壁賦》「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後赤壁賦》「水落石出」,遇仙鶴,夢道士,在他「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的文筆中,自然流露道家的修為。

在每個人生階段,他身邊總有和尚朋友相伴。參寥和尚就是他參佛的知交。佛印和尚雖多玩笑杜撰,但「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倒也留下他學佛的痕跡。他註釋《論語》、《易傳》、《書傳》,留下珍貴的學術思想,也留下中國知識分子儒釋道一體的典範。

東坡實在太可愛,北宋當代從皇太后、皇帝到庶民,從妻子朋友到路人,即使政敵王安石也不能不愛他的才。此後九百多年來,讀他文章,聽他故事,沒有人能不愛他。

國家圖書館今年秋季首度舉辦經典人物,除卻東坡不做第二人想。從詩詞文章、書法繪畫、飲食美學到思想學問,無所不包。東坡實在太豐富,連續十三場演講,加上圖書展覽都還不足以表達我們對東坡無盡的愛慕與遐思,因此趨勢教育基金會又熱情號召各方東坡迷,以曾經寫過「東坡在路上」的詩人學者陳義芝為首,精選東坡人生各階段的傑作,稍加解說,編成書冊贈送參與活動的同好,同時邀請也是中文系出身的劇場導演李易修編導,著名箏樂家張儷瓊擔任音樂編曲總監,嘗試藉由旁白(陳義芝)、南管(王心心)、崑曲(溫宇航)、藝術歌曲(殷正洋)、書法揮毫(游國慶)以及舞蹈(莫嵐蘭等),種種藝術展演,希望能傳達出萬分之一的東坡意境與精神。

至於為何是在今年秋季舉辦?既非東坡誕辰(十二月十九日),也非千年紀念(要等到二○三六年了!),只因為機緣俱足,太多人太愛東坡,我們想把這分愛傳播出去,傳承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