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教師節真熱鬧,除了例行的祭孔典禮及各類型的優良或資深教師的表揚外,以大學老師為成員的高教工會到教育部抗議現行的大學評鑑制度扭曲了大學的功能,以中小學老師為主的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則在全台發起「團結九二八行動」,爭取增加教育經費;最令人感到突兀的一則新聞則是,桃園有一位被列入不適任、正接受輔導的老師,又因誤導學生舔強鹼在教師節被解聘。
解聘不適任老師的案例,在台灣這個「終生聘用制」的社會中,本來就極罕見,選在教師節當天解聘老師,更讓人唏噓。國中小學老師被解聘的情形通常是犯法或有重大過錯,被以不適任解聘者少之又少,這與早年我國師範體系的學生盡是精英有關,能力不足者進不了師範體系,會出現不適任的情況,若非性格的問題就是健康的問題,尤其是健康問題,常在同事的包容下,支撐到可以退休年齡,卻傷害學生的受教權。
公立學校老師在未達退休年齡前被解聘,家庭的生活很可能立即出現危機。學校裡有那些不適任老師,同校的老師怎會不清楚?但教評會成員想到同事家人日後的處境,下不了手,問題就被拖延下來。以桃園這位老師為例,不適任情形已持續多年,若非這次讓學生舔強鹼的案例太嚴重,學校恐也不會解聘他。
師資來源多元化後,不適任老師的問題可能會更多,私立學校有其淘汰機制,狀況會較少些;如果公立學校不建立一套有效的解決機制,未來公立國中小學的不適任老師問題將日益嚴重。
大陸上海市教委就在教師節前夕宣布,未來上海市中小學教師資格經註冊後將不再是終身制,必須定期重新註冊,每次註冊都還要資格考試,合格者方能再註冊。媒體報導, 北京市也將跟進這項變革,打破教師資格的終身制。
我國中小學老師的進修風氣興盛,擁有碩士學位者比比皆是,有博士學位者也不在少數,從本職學能的精進上來說,我國中小學教師與時俱進的能力當能應付其教學所需。
但對少數不適任教師的處理,則必須建立有效的機制。如提供未達退休年齡的不適任老師適當的生活補貼,減輕教評會成員作成解聘決議的壓力,才能保障學生的受教權利,進而提升教育品質。
教育工作不僅是職業,更是一項有意義的事業,直到今日,台灣社會仍敬重「老師」這個稱呼,能成為「老師」的一分子是件光彩的事。可惜近年來卻常見民代不當干涉校園行政,部分家長與校方、老師的爭執常常見諸媒體,在在都打擊教育工作者的榮譽與熱誠;致使很多老師達退休年齡,迫不及待申請退休。其實很多老師並非真正想退休,而是不願再承擔社會上不公平的壓力,從目前各志工團體都可見退休教師的身影可證。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因為社會上對老師期待較高,要求的標準當然也較高,尤其是每個家長對教育都有一套見解,學校要避免校外力量不當介入,除加強與家長溝通外,自已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和淘汰機制,才能杜絕外界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