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重塑工作價值觀

 |2012.09.23
2880觀看次
字級

雖然失業率步步高升,許多年輕人畢業就等於失業,但是上勞委會或人力銀行網站看,其實還是有許多公司徵才的職缺,只是沒人願意應徵。

求職網上「等嘸人」的熱門職缺包括:作業員、餐飲服務及接待員、賣場店員、一般機械操作員、大樓清潔員、保全人員、廚師助理、駕駛員、工讀生等。這些工作入行門檻低,只要稍經訓練就可上手,有工作意願,就可以勝任。問題在於薪水低,對求職者缺少吸引力。需要專業技術的水電工、泥水工、木工等,市場上很搶手,卻乏人問津;尤其是辛苦、汙穢和危險的三K工作,更是有錢也找不到人,許多工地不得不引進外勞。造成社會就業不平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工作價值觀的差異。

在大學普及化之後,台灣的大學生對就業的期望提升,不考慮初級低薪的工作,他們寧可等,寧可延畢、寧可繼續應徵考試,也不願屈就。原本技職教育應該提供技術職業的人力,但在技職教育大學化後,學生的實務技術不足,就業標準卻和大學生一樣,捨藍領就白領,高不成低不就。

社會上過盛的物質欲望也扭曲了就業市場。當媒體報導名人住豪宅、帶名牌包、開進口名車,到豪華餐廳享受美食大餐,大筆揮金毫無吝色;相較之下,年輕人辛苦工作只換得每個月二、三萬元的薪水多寒傖,他們寧可在家等待高薪的工作出現。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專業知識、技術、經驗和人脈,好工作終究不會落到你頭上。宅在家裡久了,不但自我意志消沉了,想應徵工作,別人也容易以異樣的眼光看你。

扭轉就業不平衡的失業待業狀態,就應該重塑工作的價值觀。在產業競爭激烈,企業變化迅速的環境下,白領工作必須面對高工作業務壓力和組織精簡裁員的威脅;一技在手的專業技士,在收入穩定性和工作壓力,非但不比白領工作差,且可能還多一份操之在我的自由。

行行出狀元,無論藍領、白領工作都是社會需要的工作,沒有孰高孰低,只要你在工作中能找到成就感,就能樂在工作。只要你在專業領域中有良好的表現,無論是賣菜、廚師、麵包師或是做裁縫,都可以成為陳樹菊、阿基師、吳寶春、古又文,各自領有一片天。

從求職者觀點看,總覺得初入職場,時時可能被罵,日日緊張疲累得要死,起薪實在太低。但如果從雇主的角度看,新人的工作貢獻有限,必須有人教導,拖慢生產效率,還會出現許多意外的失誤,投入這麼多的訓練成本,新人的效益非但有限,可能還是負值,起薪低也是當然。

職場兩造立場不同,觀點迥異,但換個想法,有了新的工作價值觀,站到對方立場設想,就會有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領悟。就像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說的:「找不到有薪水的工作、就去做沒薪水的,充實實力後,就會有新發展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