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教育部昨天公布一○○年度「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發現教師學歷愈來愈高,四成教師擁有碩、博士學位,比九十九年度增加百分之二,顯示現職教師朝「高學歷化」發展。
教育部表示,由於教師學歷愈高,領的薪水也愈多,碩士教師平均月薪比學士教師多出五、六千元,帶動教師進修熱潮。不過家長擔心,老師太過專注進修,會影響授課時間與品質。
教育部中教司表示,教師在職進修如果是讀在職專班,多利用寒暑假、周休二日及晚間進修;讀一般研究所每周可請一天公假。
司長張明文表示,教育部也看到這個問題,未來教師進修應以「對教學有幫助」為前提,例如分組教學是未來教學趨勢,教師在職進修時就要能增強分組教學能力,而不是讀理論。為讓教師進修有利教學,將研擬教師在職進修內容應以有助於教學為原則,最好有三分之一課程是與教學實務相關,以強化教師素質與專業。
據統計,擁有碩士學位的在職教師達百分之三十九點五五,比九十九年度提高百分之二點零八;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則占百分之一點零二,也比前一年提高百分之零點零八,兩者相加已突破四成,顯見高學歷教師比例持續提升中。
除高學歷化趨勢,流浪教師就業問題也備受關心。張明文表示,八十三年到一○○年度,共培育十六萬九千多名教師,其中八萬九千多人為正式編制教師、一萬七千多人擔任公立學校代理代課教師、三萬五千多人則從事非教職及其他行業。整體來說,近三年師資人員就業率達八成五以上,就業情況是朝穩定趨勢發展。
張明文指出,從統計數據來看,從幼稚園到高中職,共有十九萬五千多名正式教師、平均年齡四十歲。隨著未來資深教師陸續退休,教師缺額將從每年的兩、三千人需求增加至五、六千人,相信有助於改善師資「供過於求」情況。他強調,除做好師資培育供需控管,教育部將持續推動教師參與進修研習,讓老師專業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