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辛辣風格搏收視率-- 名嘴救國,治國或誤國?

李碧華 |2012.09.16
1701觀看次
字級

印度寶萊塢影星阿米爾汗主持揭弊脫口秀電視節目,被譽為「印度的良心」,上周登上「時代雜誌」亞洲版封面,標題「阿米爾汗的探尋」;副標題「為印度社會揭弊,他正打破寶萊塢模式。一名演員能改變一個國家?」

時代雜誌報導,阿米爾汗致力對抗被廣為忽視的當代印度長期缺陷,全印估有三分之一人口看過節目。這位寶萊塢一哥主演的教育勵志電影「三個傻瓜」叫好叫座,台灣影迷不陌生,今年五月推出電視處女作「唯真理必勝」,獲得熱烈迴響,首季十三集曾探討墮女胎、兒童性侵、嫁妝、戀愛結婚與榮譽處決、種姓與賤民等極具衝擊性議題,都是長期存在印度卻被視若無睹的社會寫實題材,節目播出後的影響力不言可喻。

回頭看台灣,一個相關的消息是,被于美人形容為「哪裡找得到這麼有質感又這麼幽默的男人。」的第一代名嘴苦苓本周宣布正式復出,復出原因是,有一個聽眾聽完他的演講,重新找到生命的新價值,讓他頓悟到,自己和賈伯斯同年,應趕緊「資源回收」,對社會有所貢獻,「現在的人不看書,只看電視,如果我的一兩句話對別人有幫助,那也值了。」

看來,許多名嘴上電視是為了能救世救人。唐湘龍接受東南電視訪問時也提到,名嘴有功,幫助普羅大眾以淺顯易懂的文詞,瞭解社會脈動。他們究竟是解除焦慮的良藥,能助人找真理,尋幸福,還是本著「來賓發言屬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節目立場」就作秀過了頭成為亂源?比起印度揭弊脫口秀天王阿米爾汗及國際知名的歐普拉及賴瑞金,台灣名嘴在名利雙收上小巫見大巫,但就談話性節目的需求來看,質不精,量卻爆衝,堪稱世界奇觀。

自一九九九年有線電視興起,名嘴成為影視製作成本低迷的命運共同體。大陸知名作家韓寒來台深度旅遊,一方面讚嘆,「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再方面也提到,「台灣電視實在太好看了,那麼多形形色色的人說得天花爛醉,正是民主國家展現的民主作風。」

中國大陸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比較兩岸政論節目後也感嘆,台灣民眾關注自己的生活,有些非常小的議題也爭論不休,相對的,大陸民眾對國際議題的熱情較高。他認為,大陸政論節目的國際取向,與中國大陸國際地位日漸提高、影響力愈來愈大不無關係。

王建民接受《全球中央》雜誌訪問時提到,雖然具有國際視野,但大陸名嘴不能暢所欲言也是事實。不同於台灣名嘴常以辛辣風格搏收視率,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評論員必須注意遣詞用字,掌握議題的敏感性。

世界各國的談話性節目特色不同,《全球中央》雜誌以封面故事深入報導,在英國,壽命長達三十三年、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鎮台之寶之一的節目「質詢時間」(Question Time),走遍全英城鎮開講,是重要的平民發聲管道。除了政治人物,社區領袖、不同立場的文化評論家都是座上賓,參與者來自五湖四海,議題廣泛而親民。「質詢時間」與民眾的高度互動,讓各政黨都不敢小覷。

德國的談話性節目多由公廣集團製作,就像其民族性格一般務實、嚴謹,和台灣最大的不同,是上節目的很少有老面孔,而以專業取勝。值得參考的是,製作單位會在節目開始前和結束後都請現場觀眾對議題表示意見,看看辯論是否會影響觀眾對問題的看法。

報導還指出,日本綜藝性高的談話節目則以藝人為主,政論節目則非常專業,連主持人都很權威,評論家也儘量保持中立立場,並注意到平衡。不同於台灣這類節目「低成本」的印象,日本最有名的「徹夜現場暢談」節目開播二十五年,每次邀集十幾位專家參與,製作團隊陣容龐大、成本也高。

印度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名嘴和台灣一樣爭得面紅耳赤,但整體而言,印度沒有國家認同問題,來賓並無「非黑即白」的政治立場,因此更能針對政策良窳、單一新聞事件或特殊現象,進行理性論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