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藝筆記】 海棠本事(中) 半隨風雨斷鶯腸

文與圖/陳牧雨 |2012.09.11
2378觀看次
字級
圖為貼梗海棠 圖/陳牧雨

歷史上最早提到海棠的詩,應該就是《詩經》裡的〈衛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雖然,有人以為「木瓜」、「木桃」、「木李」是三種水果,我則比較贊同是三種海棠。根據記載:「真木瓜別名皺皮木瓜、貼梗海棠;木桃別名毛葉木瓜、木瓜海棠;木李別名木梨、榠楂、光皮木瓜。」美麗的花配上美麗的瓊琚、瑤瑤、瓊玖等玉石,不管在視覺上,或意象上,都比較合乎邏輯或美感經驗。

自《詩經》之後,歷代詩人吟詠海棠花者,不計其數。美麗的花朵,當然容易觸動詩人的詩心詩情。

海棠有多美?鄭谷說:「上國休誇紅杏豔」,紅杏沒得比!

陸游說得更誇張:「蜀姬豔妝肯讓人,花前頓覺無顏色。扁舟東下八千里,桃李真成僕奴爾。若使海棠根可移,揚州芍藥應羞死」;甚至為了海棠花,在「風雨春殘杜鵑哭」的晚春時節,還「夜夜寒衾夢還蜀」呢!

然而,或許海棠太過嬌艷了吧?不只美得扣人心弦,更美得讓詩人韓偓搜盡詩腸卻只能感嘆:「欲詠無才是所悲。」

而蘇東坡為了能多欣賞一點花容,竟然「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他秉燭看花去了!

鄭谷則「朝醉暮吟看不足」,甚至還「羨它蝴蝶宿深枝」。

陸游更為了擔心海棠不堪風雨的蹂躪,寫奏向上天求援:「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

李清照,只因夜晚聽聞風雨聲,在宿醉的清晨,便急著問海棠花是否安好?「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韓偓比李清照更急,急得等不到起床,便捲簾探看:「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捲簾看。」

但是讀來讀去,海棠詩大都不出歌頌海棠的美艷與氣質;或者憐惜好花易殘、春夢無痕;或者以海棠的嬌艷,來比喻美麗佳人等等。

不過,蘇東坡倒有一首很特別的海棠詩,特別之處在他用海棠比喻自己。

話說,東坡先生被貶黃州,定居在惠院之東,閒來無事,隨處亂晃。東坡自己說:「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見到了美艷的海棠,一枝幽獨的開在滿山粗俗的雜花之間。實在不敢相信,因此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看清楚一點:「忽逢絕豔照衰朽,歎息無言揩病目。」同時也不免有了疑問:「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

懷疑之間,想想,應該是:「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後來,東坡先生在這裡露了心思:「天涯流落俱可念」,這「俱」字,把自己和花扯在一起了。原來我和你一樣,都流落在天涯,在粗俗的滿山桃李之間。這也正合了他為此詩作的短序裡的一句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好吧!「為飲一尊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一個人對花獨飲去了吧!

蘇東坡〈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

江城地瘴蕃草木,

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

桃李漫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

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貴出天姿,

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

翠袖卷紗紅映肉;

林深霧暗曉光遲,

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悽愴,

月下無人更清淑;

先生食飽無一事,

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

拄杖敲門看修竹;

忽逢絕豔照衰朽,

歎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

無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

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

為飲一尊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

雪落紛紛那忍觸。



圖為貼梗海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